光線暗沉的大殿內,李佑靜靜的看著閻羅王與牛頭馬面的表演,並不作聲。
這位神話傳說中的閻羅王並不像前世西遊記中表演的那般軟弱無能,被孫悟空欺壓之後只能到天庭告狀。
現在他身在閻羅殿內明顯能夠感覺得到那若有若無的淡淡威壓,這種感覺他只有在觀音和地藏王菩薩的身上感受過。
雖然這也是因為他身處陰曹地府閻羅大殿的緣故,在主場上面閻羅王肯定是有戰力上的加成,但由此也可以看出這位閻羅王的實力絕不簡單。
像這樣的強者,地府之中最少也有十位,並且都歸屬於天庭門下!
閻羅王,在民間被稱為“閻王”、“閻羅”、“閻王爺”、“閻魔王”、“閻羅大王”,為陰曹地府中第五殿的殿主冥王,是中國古代宗教神話信仰中的一尊陰間神祇,傳說為掌管人間地獄眾生靈壽命生死的鬼王,半神半鬼,為民間家喻戶曉的著名冥神,在陰間常以“黑白無常”、“牛頭馬面”兩對鬼使差為左膀右臂。
《問地獄經》的記載稱閻羅王生前是毗沙國的國王。
但其實閻羅王包括地府中的大部分牛鬼蛇神都是當初戰敗後剩下的無處可歸的巫族殘部!
當初巫妖大戰讓巫妖兩族幾近覆滅,不僅失去了天地霸主的地位,甚至族群的生存都成為了非常大的問題,諾大的天地之間竟然沒有了二族的容身之地!
因為殺孽太多,兩大種族揹負的因果業力太過於濃郁了,所以妖族從此成為了洪荒中最為低賤的種族,不是被當作坐騎便是淪為口食。
也正是因為如此,億萬妖族才能得以苟延殘喘!
不過,雖然僥倖生存下來,但是因為業力的原因,妖族從此落寞的一發不可收拾。
而巫族則是相對而言處境好了一點。
巫妖大戰前夕,巫族十二祖巫中的后土祖巫遵循天道意志,以身化輪迴,補全天道運轉,並且以此獲得了天大的功德,一舉步入了聖人境界!
但是后土祖巫也因為如此不能踏出輪迴地府半步,永生永世只能維持輪迴運轉。
所以,缺少了一位祖巫的情況下,巫族的十二都天神煞陣變得殘缺,無法召喚出那令洪荒天道都恐懼的盤古虛影,所以才會在巫妖大戰中兩敗俱傷。
但是,也正因如此,巫族在後來才有了一個可去之處。
后土的地府!
此戰過後,巫族便進入了地府之中,成為陰差,維持陰間運轉,也算獲得一點天道功德來抵消那龐大的業力。
此外,后土以身化輪迴的功德也分出了大部分用來抵消巫族犯下的業力,這些巫族殘部才能夠得以倖存下來。
否則的話,巫族便會永恆無盡的受到天道的針對,諾大的洪荒世界再也沒有巫族容身之地!
后土雖然全稱承天效法厚德光大后土皇地祇,是道教尊神“四御/六御”中的第四位天帝,掌陰陽,育萬物,因此被稱為大地之母。
但其實那只是她的善屍平心娘娘而已,后土本身因為身化輪迴早已超脫,成為了那至高無上、永恆不滅的聖人!
巫族進入地府之後,當初后土化輪迴成立了陰司,由此空出來許多與天庭相仿的神位,其中大部分便是由巫族中人擔任,所以陰差們也才會有那千奇百怪的模樣。
地府中除了后土也就是平心娘娘之外還有一個特殊的存在,地藏王菩薩作為佛門的一個釘子釘在幽冥之中。
還有那無盡血海之中的冥河老祖,也是割據一方。
除此之外,傳說中便是十殿閻羅中的閻羅王為陰曹地府的最高統治者,統領陰間十八層地獄,主要工作是管理生靈的陽壽和陰壽,擁有掌管著三界萬物生死存亡的至高權力,既是鬼,又是神。
萬物眾生的陰陽之命由其生死簿管,不歸閻王管的只有永不超生的孤魂野鬼,其次就是那些修成正果的上仙正神。
身邊下屬有:鬼判官;黑白無常、牛頭馬面、鍾馗、孟婆、地公、遊星、城隍,無數陰兵鬼將等。
半神半鬼之冥神,掌控生死和各種鬼怪,眾鬼懼怕,青面獠牙,面目兇惡,象徵恐怖,陰間帝王,住所地府,十八層地獄囚禁千魂萬鬼,有的鬼魂,一些鬼魂是鬼差和鬼打手,負責懲罰抽打惡鬼。
這位閻羅王在民間傳說中的威嚴很大,甚至有歇語說:閻王讓人三更死,誰能留你到五更,閻王開飯店——鬼都不上門,半夜起來罵閻王,等死等不到明天等等。
雖然明面上閻羅王是地府的*****,但其實與他地位相仿的還有九位。
十殿均有主,稱地府十王,十王各有名號,合稱十殿閻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