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媒體再次發酵,各大報紙以及網路客戶端全部把焦點對準中醫協會。
中韓醫學之爭在華夏內部引起巨大反應,民間人士強烈要求華夏方面奮起反抗,尤其是華天宇要挑戰韓國針王樸謹言,更是得到了民眾的一致點贊和認可,所以華天宇闖‘藥王殿’的事件引發了極大的關注。
對華天宇能否闖過藥王殿,華夏媒體也是持各種意見的,因為華天宇太過年輕,他有多少功底,怎麼和五門三派那些老中醫,老前輩對抗?很多有識之士都不看好華天宇,畢竟他沒什麼名氣,只不過透過華夏一檔電視講座節目被人熟知。
很多媒體都以大篇幅討論,因為華天宇挑戰樸謹言,不僅僅是代表華夏中醫民間組織,更代表了華夏中醫,如果贏了,他就是民族英雄,如果他輸了,那就可能面臨極其嚴峻的後果,所以媒體是持兩種態度。
當然也有支援華天宇的人們,這部份人年齡段比較年輕,都是華夏未來的中堅力量,他們更熱切,更真誠,更熱血,但這個群體也同樣存在很多問題,那就是這些支持者只支援勝利者,一但華天宇失敗,這些人就會倒戈相向。
無論是抱有遲疑態度,還是保守態度,還是熱血團體,華天宇都不會動搖他的意志,他必須打擊樸謹言的聲譽,讓他在這條侵佔華夏文明的道路上停止下來。
華夏的媒體在華天宇闖‘藥王殿’結束後以各種形式報道了他闖藥王殿的新聞,整個華夏的媒體報道一時之間全部集中到這裡。
“華夏中醫內部分裂,多方意見難以調和!”
“華天宇‘大鬧’中醫協會,一人獨闖十一關!”
“誰是新晉醫王,一場代表榮譽的醫王之戰!”
“五門三派憤而離場,究竟誰才是贏家!”
“藥王門炮轟華天宇,認為他太過年輕,肩負不起挑戰樸謹言的民族重任!”
“華夏中醫協會集體失聲,到底誰才能代表華夏中醫!”
“尊才愛幼是華夏美德,一個不懂尊重他人的醫生,拿什麼贏得信仰之爭!”
整個華夏媒體一片沸騰,各路媒體以各個角度來報道這次華天宇闖‘藥王殿’的事件。
華天宇闖‘藥王殿’以中醫五門三派憤而離場告終,尉遲遠一言不發離開,沒有表態,也沒有否決,五門三派一時之間產生了裂痕。
以尉遲遠、衛子罡為首的中堅力量抵制華天宇,另一方面,以易水派為代表的中醫力量全力支援華天宇,‘陰陽門’則分成兩派,一派以門主馮延亭為代表站在了尉遲遠的一邊,一派以趙長老為首站在了華天宇這一邊。
此刻,易水派眾人,趙長老、吳作榮、孟慶東、楊士奇,他們這些擁護華天宇的中醫人齊聚一起,以吳作榮為代表的中醫學院派完全站在了華天宇這一邊。
吳作榮說道:“五門三派抵制天宇挑戰樸謹言,他們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犧牲民族利益,不顧中醫未來,我感到非常痛心。
我當年拜會喬博淵大師,他老人家對我說過:咱們中醫人不圖名,不圖利,圖的是大醫精誠,圖的是傳播醫道。
大師一生光明磊落,他當年反出五門三派,闖過‘藥王殿’,以一已之力弘揚中醫,此為我等中醫人之楷模。
腐朽的就要打破,阻礙發展的就要越過,我吳作榮今年已經快60歲了,我還能為中醫做多少事,還能為中醫做多少貢獻,我能做的,只是想更多的培養中醫人才,我希望他們能夠像天宇一樣,支撐起中醫的這片天空。
我謝謝在坐的各位,謝謝你們能夠支援天宇,能夠支援咱們的中醫,我吳作榮謝謝了。”
吳作榮深深的向這些人鞠了一躬。
孟慶東動情的說道:“吳老哥,五門三派這樣的做為,我和楊老弟都看在眼裡,他們這樣做的確讓人心寒,你放心,在這件事上,我們站在你和天宇這一邊,直到尉遲遠讓步為至。”
“為什麼要讓尉遲遠讓步?為什麼中醫公會就一定要聽他的指揮?我們中醫人有自己的準則,五門三派的存在已經嚴重的影響到了中醫的發展,有些人,有些早就應該退出歷史舞臺。”
華天宇站起來說道。
楊士奇道:“天宇是想罷免尉遲遠的會長職務?”
孟慶東輕輕的搖了搖頭:“這件事不容易操作,中醫協會是民間組織,從它誕生那一天就被五門三派所操縱,想要把尉遲遠推下神壇並不容易。”
華天宇笑著說道:“我的意思,不是讓尉遲遠下臺,而是讓中醫協會成為歷史。為什麼我們不能成立一個新的中醫組織?為什麼我們不能吸收那些向上的,有志於中醫發展的人和組織,我們重新成立一個利國利民的中醫組織,讓中醫協會成為歷史,難道不好嗎?”
眾人同時一楞,隨後眼睛全部亮了起來。
吳作榮用力的拍著手:“我怎麼就沒有想到。”他望向孟慶東等人。
方婆婆第一個說道:“我看可行,尉遲遠利用中醫公會打壓異已,中醫協會已經成為他斂財和打壓異已的工具,為什麼我們不能創立一個新的組織,讓中醫協會成為歷史,讓它失去可以利用的價值。
這個辦法好,我們易水派帶頭加入,我老婆再去遊說那些被尉遲遠打壓的門派,我相信他們也一定願意加入進來。”
趙長老也說道:“這個沒問題,‘陰陽門’的工作我來做,我帶頭加入。”
孟慶東也跟著說道:“學院派的沒有問題,我們京城醫科大學享受國家津貼待遇的老專家們我全部能夠拉過來。
這樣,我負責五所中醫院校,吳老哥負責五所院校,以我們兩個人的影響力,拉來十個中醫院校不成問題。”
楊士奇笑道:“別的忙我幫不上,我拉來兩個院士成吧!”
“太成了,太成了。”吳作榮哈哈大笑:“楊老弟給拉來兩個院士勝過千軍萬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