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去冬來,又是新的一年。
二零零六年來了。
舊的去,新的來,自然如此,社會亦然。
但上海的地產界,前八名堅如磐石,沒有什麼變化。
而且經過這幾年的競爭,前八名與後面的同行們,逐漸的拉開了距離。
前八名的年產值,幾乎是後六十名的產值之和。
在經濟學家的眼裡,這是一種正常現象,叫強者愈強。
還別說,白手也是這個觀點。
前八名,被業內譽為頭部企業。
還有一個現象,就是地產開發公司的數量,反而比以前減少。
去年一年,地產開發公司從兩百十一家,減少到一百七十二家,足足減少了三十九家。
上述幾個資料,包括外地企業駐滬分公司或辦事處。
它們大部分被收購兼併,另外也有七家,因破產而被清算。
大浪淘沙,適者生存,符合市場經濟的客觀規律。
白手不管公司的日常事務了,也在準備著退休,但對公司的命運,白手從沒停止過思考。
而二零零六年的第一期房企排名,讓白手更加感到,他需要儘快做出抉擇。
與以前一樣,有兩個排名,一個是全國的,一個是上海市的。
上海市房企排名,騰飛公司名列第八,前七名依次是市二建、市五建、市一建、揚帆公司、四通公司、中原公司和海洋公司。
這七個同行,市二建、市五建和市一建,白手把它們列為一類。
白手永遠不會與這三家公司為敵。
第四到第七,都是白手的威脅。因為四個老闆,黎姿揚、陳侖、邱德銘和施海洋,有三個半已經成了白手的敵人。
半個是施海洋,也就是亦敵亦友。
就海洋公司的現狀來說,白手也不擔心它,他認定它對騰飛公司構不成威脅。
為什麼這麼說呢?
窺一斑而見全貌,更何況海洋公司的發展戰略,完完全全的暴露在白手的面前。
海洋公司在搞多種經營,也就是跨界發展。
施海洋的合作伙伴,是港澳臺地區的大富豪,人家希望發展的方向,是文化娛樂和手機生產。
現在,海洋文化公司和海洋手機公司,都已經在上海註冊並開始運營。
以白手的眼光,施海洋和他的合作伙伴也許會成功,但成功也是有代價的。
這個代價就是,不得不把海洋地產開發公司放在次要的地位上。
這樣一心多用的施海洋,白手沒有必要擔心。
對排名第四的揚帆公司,白手也不是很擔心,因為揚帆公司的老闆是黎姿揚。
女人,特別是女強人,白手還是有點心得的。
喬教授是女強人,韋立和袁妙可也是女強人。
但她們是專業人士,在她們所在的專業,她們有強勢的資本。
黎姿揚不一樣,她只是性格上強勢,不具備強勢的能力。
現在的黎姿揚,一門心思,要把揚帆公司做大做強。
意識決定高度,性格決定命運,細節決定成敗。
白手早已把黎姿揚看穿了。
白手也不擔心排名第六的中原公司,因為中原公司的老闆名叫邱德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