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情也有區別,向戴安娜這類人往往有著自己的尊嚴和底線,即使伊恩欠了對方一次,她也不會索取過分的回報。
而如果換成某個黑滷蛋,他就會抓住這個機會,不惜一切代價和手段,把伊恩綁上自己的戰車一起,
所以伊恩寧願付出更多利益,也絕不和尼克這種人扯上任何關係。
因為尼克有著自己的政治理念,並願意為此付出任何代價,即使變成劊子手也再所不惜,至於尋常人眼中的道德對他來說更是一文不值。
“你找錯地方了!”
戴安娜目光掃過收藏報紙的無區域,轉身向外走去。
“這些報紙裡肯定記錄了你想要的資訊,但是太瑣碎了。”
伊恩跟在戴安娜身後,接住她從書架上抽出來的十幾本厚書,都是二戰時出版的書籍,記錄了宗教人士的人生。
伊恩把書扔在桌子上,手指一勾,那些厚厚的大部頭就飛快翻頁,一分鐘之內就翻了個遍。
這種人物傳記算是讀起來最快的一類書,尤其是在不去探究背後的政治經濟關係,而專注於某一個目標的時候,只需要關注時間、地點、人名和物品的特定名詞。
再加上伊恩現在的反應速度超乎常人,很快就翻完了這些書不禁感嘆道:
“美國的宗教氣氛還真是濃厚,就算是洛杉磯這樣的大城市竟然還會這麼多奇人。”
戴安娜看著伊恩這種特殊的閱讀方式,饒有興趣的問:“你怎麼鎖定了目標?”
“靠我的眼睛和大腦反應力。”
伊恩把一本用硬紙殼包裹著的大書翻開,推到戴安娜面前。
“托馬斯·蒙森,新教徒。在大蕭條時期,主張是人們的道德墮落,才使社會動盪。只有城市裡的人們遵守‘原始的淳樸道德’才能讓社會迴歸正常。”
“瘋子!”
戴安娜雖然信仰希臘眾神,但對這種宗教狂還是充滿了鄙夷。
伊恩一聳肩,他對所有宗教的態度都是一樣的,那就是歷史的垃圾,毫無存在價值。
“總之,為了證明自己的理念,他宣稱自己得到了聖靈的注入,能和耶穌一樣死而復生,他用一張古老的裹屍布纏在身上,割斷了自己的喉嚨。”
“裹屍布嗎?”
戴安娜聽到這東西,也來了興趣,她低頭看書,去看到:“但這上面說他已經死了,七天之後並沒有如同傳說中一般復活,隨即被家人葬在了洛杉磯的公墓裡。”
“這本書和報紙上都是這麼記載的。”
伊恩翻出了同時期的報紙,細細看完之後,把那本宗教史的書翻到最後,指著報紙說:“但你看這本書的作者照片,還有報紙上的照片,有什麼發現?”
“這是同一個人。”戴安娜瞬間發現不對勁。
20世紀二三十年代的照相技術已經成熟了,對有人在市政府門前自殺這種狠活,報社並不吝嗇膠捲,拍攝了不同角度的托馬斯。
“他既然活了過來,為什麼還要裝死?面對這種神蹟,他應該虔誠的散步主的榮光,這才符合狂信徒的舉動。”
戴安娜搖了搖頭,帶著調侃的意味,諷刺這個人。
“也許是他想要獨佔裹屍布,永遠活下去吧!”
伊恩隨便猜了一下,並不太在意對方的想法,抄下這傢伙的住址,把所有的書報送回去,就要離開圖書館。
但讓他意外的是,戴安娜竟然也跟了出來。
“你不是要為圖書館鑑定文物嗎?”
戴安娜穿上一件女士外套,捋了捋頭髮,回答說:“比起那些文物,還是耶穌的裹屍布更有意思。而且,我還有問題想要問你。”
戴安娜按了按車鑰匙,停在圖書館外停車場裡的法拉利跑車響了兩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