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網路小說 > 靈異小說 > 三國之關平當老大 > 第二百四十一章 學堂

第二百四十一章 學堂 (第1/2頁)

卻說關平在漢中胡作非為,竟然要改革宗教,自立天帝神話傳說。又拿煉丹道士當科學家使用,不僅要造出水泥,還要造出高爐鍊鋼來。

不僅僅是解決了五斗米教的問題,還想一口吃成胖子。

不過若真能練出鋼鐵與水泥來,自然是功在千秋。

不過這在另一樣東西面前,就都是假的。

華夏自古以來誕生了多少聰明絕頂的人,一本天工開物,便是古代的百科全書,但是華夏人棄之如履,反而歐洲人如獲至寶。

火藥,熱武器是在華夏先產生的,但最終歐洲人用熱武器打回來了。

這便是差距啊。

華夏並不差聰明才智的人,而缺乏技術的生存土壤。

這另一樣東西,便是真正利在千秋的存在。掃除文盲,促進科學發展。

建安十二年末,以馬射為館主的文學館,便開始教授二千名士人學習洛陽官話,學習課本知識,字典,拼音。

而另一方面,他們在整個房陵郡內建立了四十個學堂,每個學堂有四十個老師,這些老師享受著優越的生活,待遇。

每個學堂,暫時設計是招募四百個學生。但是對於能否召集到一萬六千個學生,其實馬射他們是沒有底的。

關平之前就計算過,房陵人口三四十萬,那麼二十歲以下的男孩,就應該有二十萬左右,甚至更多。

漢人可都是很能生的,一年一個孩子,大的拉著小的,一看一長串。

招募一萬六千學生,看起來只是總數是一成不到。但是學習的事情,只有家境殷實的人才會關心。

如普通民家,孩子六七歲開始就做家務,再長大一些,放牛,去農田裡忙活,比比皆是。

孩子也是半個勞作力了。

現在將孩子放出去讀書,等於是放棄了家中的半個勞作力。

別跟農民談什麼未來,能讓孩子去上學的農民,絕對是少數。

而士人人家,可能又不一樣。士人人家,可能會自己給孩子啟蒙,從小講精英教育,可能也不會讓孩子去上學。

所以這一次招募學生,範圍其實非常狹窄的。

不過有一件事情,也是房陵的優勢。那就是因為房陵郡各城中,在織布廠做女工的人非常多。

只要家中有女眷在織布廠上班,那家庭條件肯定優越不少。家中優越,就有可能會送孩子去上學。

卻說馬射早就與房陵郡守李超打了招呼,請李超下令各縣在初三時就命衙役上街,下鄉敲鑼打鼓,也在顯眼的位置釋出佈告,以宣傳學堂的事情。

初三這天,風和日麗。只是太陽雖然高掛,但仍然很冷便是了。漢朝還沒有棉布,便是冬衣,也不保暖。

大家都是靠著身強力壯,熬著罷了。

大冬天,多少老人在夜裡凍死。

初三房陵大街上也沒有人,反而小巷內,卻是熱熱鬧鬧的。各家各戶串串門,小孩子在家門口嬉鬧。

過年的喜氣,還在呢。

“咚咚咚!!!!”一對對衙役走上了接頭,敲鑼打鼓,再不時吆喝道:“明將軍在房陵九縣開辦學堂,讓童子免資上學。明將軍有言,讀書識字改變命運。等未來童子有出息,未必不能在衙門內尋一份官吏的活計,體面。”

不僅衙役在沿巷吆喝,也有衙役在城中帖佈告。但是響應者,寥寥無幾。

“明將軍恩德,若是讓我兒去給明將軍當兵打仗,卻是一狠心也能捨棄了。但讀書識字幹什麼???我李家祖上五代人,可都是木匠。當官還是算了。”

有一位李木匠依在門邊,看著衙役們在吆喝,不由對身邊的鄰居王鐵匠道。

王鐵匠五大三粗,孔武有力。聞言點點頭,說道:“若是讓我兒去戰場,一狠心便也送了。但是讀書識字就算了,還不如跟著我一起學鐵匠把式,等長大了也可以養家餬口。讀書識字?”

說到這裡,王鐵匠不由搖了搖頭。

這卻也是無可奈何的事情。這不是普通百姓愚鈍,而是時代的侷限性。就像是漢中的百姓們,多數寧願相信符咒能治病。

生病便是得罪了鬼神,乃至於婦女去陪五斗米教的道士去睡覺這種荒唐事情發生。

讀書是士人的事情,不僅是士人這麼認為,普通百姓也是理所當然的這麼認為的。

關平想要做一番事業,確實是任重道遠。不過索性響應者還是有的。

這些人便是家境殷實,不愁吃喝,有閒錢的人。這些人包括馬良從西部山區招募的三個漢人部大帥。

最新小說: 黑水屍棺 明末狠帝,開局就逼崇禎退位 鬥仙永恆 遊戲王逝去的古國 星際爭霸蟲族之路 謎案追兇 神探蒲松齡:成仙 買宋 無限之量子永生 一覺醒來,孩子三歲[七零] 女配飛升後全員後悔了 好孕小兔穿七零,絕嗣大佬掐腰寵 薄櫻鬼之花水錄 那黑夜來自星辰 戰死的丈夫回來了(科舉) 零心入君衣 快穿文裡的嬌軟美人 神偵追兇 糙漢與嬌花 神級獵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