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武道不斷向前推演,大道修行取代了肉身磨礪之後,近身搏殺便一向為修道者所恥。
但不得不承認,哪怕是對那些站在山巔,手握至尊大道的修行者而言,如此廝殺方式,仍是對武者各個方面考驗最為嚴格的考驗。
身法、道訣、武元甚至道韻,無論哪一項稍有缺憾,在近身廝殺的拳腳交錯之間,都會被無限放大,成為最終走向敗落的根源。
佛子與楚修然以一拳拉開廝殺,又以一拳結束廝殺,那短短時間內不下千次的拳腳碰撞,卻無一人真正受到了足以影響這場戰鬥結果的傷勢。
楚修然胸前中了一掌,但楚家的戰雄血脈,除了能夠喚出法天相地之外,還能夠使得楚家族人在廝殺之中,最大程度的忽視身體之上的痛意。
所以,接過那柄大戟的瞬間,楚修然的身體幾乎是沒有剎那停留,頃刻間便揮戟掠至佛子頭頂。
佛子的腰間捱了一腿,但巍巍佛光映照之下,卻並未影響行動,手握那串呈現棕黃色的圓潤念珠,佛子昂首,雙手結出另一道複雜佛印。
於是,大戟斬落的剎那,佛子身側金光大作,甚至如此聖潔佛光,還隱隱掩蓋了浮屠古經的黑紅佛光。
佛門的西方三聖,居中的阿彌陀佛,向來代表無限光明。
那些照破山河虛妄的佛光,代表著這位幾乎是佛門實力、地位都身處真正巔峰的大佛,有無量造化之功。
佛子的渾身都被金芒覆蓋。
於是,那柄大戟落下的剎那,佛子僅是抬起右手,便一掌接住了戟身。
雙手並握大戟的楚修然面色一沉,體內戰雄血脈瘋狂鼓動,身側靈氣隨著其武元一齊灌注大戟之中,但戟身仍難下壓。
佛子在溫和金光之中,抬起另一隻手,同樣按在戟尖之上,緊接著雙手同時使力,一點點地自楚修然手中奪過那柄大戟。
身體因為與佛子心燭的角力而微微前傾,在大戟離手的同時,楚修然不但未曾因為失去兵刃後退,反而趁此機會欺身而上,雙拳一前一後,朝著佛子胸口狠狠砸下。
但以九境接連喚出兩尊浮屠古佛的心燭,其實力竟是隱隱再次超出一個範疇,在楚修然欺身而來的同時,佛子輕輕按手,便將掌心那柄大戟丟擲,直直插在腳下青石之中。
金光佛力之下,大戟整個戟身都被插入山石之中,在石臺上留下一個黑黢黢的洞口。
而洞口之上,佛子拋去大戟後,雙手作掌接連派出,恰好分別接住楚修然的雙拳。
拳掌一個交錯,楚修然便明顯察覺到幾分危險,這位上宗楚家出身的天驕,當即右腳微微一曲,隨後朝著佛子踢去。
但金光繚繞的佛子卻並未出手接招,楚修然此次近身踢出的一腿,在撞到佛子腿上的巍巍金光之後,卻是並未取得任何戰果。
甚至於佛子的身體都未有一顫。
“佛門的浮屠古經,年輕一輩的參悟者不是沒有,但在九境便能喚出第一尊古佛法相,任而西土之中那麼多佛僧,也是千年一遇。
而在九境便能喚出第二尊佛相,自浮屠古經創立至今,心燭乃是第一人。
這一戰,勝負已定。”
站在青石石臺另一側,幾乎是遠離眾人視線的方塵和九皇子,彼此撲殺之間自然注意著佛子的比鬥,不得不承認,大夏年輕一輩第三層的天驕,的確是超過了其餘同輩太多。
那位身側龍氣繚繞的九皇子,在窺見那些巍巍金光之後,終於忍不住嘆道。
山河畫卷內外,同樣有著道道吸氣聲響起。
佛子與道子的天資橫溢,早已是人族天下公認的事實,但這兩位到底超過同輩多少,江湖中卻一直存在著爭論。
直至今日這一戰過後,來自諸多勢力的修行者方才明白,佛子與道子的天賦,在大夏這將近六千年的歷史中,前無古人。
以雙手鉗住楚修然的拳頭,那尊阿彌陀佛金光普照之下,佛子面容又恢復了一開始的溫和,但其出拳落腳,卻是毫無溫和。
楚修然一腳未能建功,但佛子的一腳卻不然。
在金光繚繞之下,接下楚修然一腳的心燭,幾乎在左腿受力的同時,便抬起了右腿。
那些聖潔金光隨著佛子蓄力,緩緩匯聚於腳尖,隨後肆意澎湃地宣洩在楚修然腿間。
兩腿的相碰,金光幾乎是頃刻間便突破了楚修然的防禦,將其支撐身體的左腿踢得狠狠一顫,甚至於可以聽見細微的骨裂聲。
一腳落下,佛子鉗住楚修然的雙手陡然使力,將來不及收腿的楚家天驕狠狠向前一扯,隨後鬆手抬腿,又是一腳砸在楚修然胸膛。
渾身一顫。
楚家的天驕在佛子這一腳之下,張嘴即是一口逆血噴出,身子更是不可避免地倒飛出去,先是上升,隨後砸下。
九境武修的強橫肉身,將青石地面生生砸出如若蛛網般的延綿裂痕。
但倒地的楚修然,卻是趴在地上開始大笑。
笑聲滿是癲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