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邢仞以自身性命設伏,引誘九位星辰盡出殺招,隨後全力爆發連出九劍,誅殺了九位星辰,乃是這位前路已斷的劍客,壓抑在心頭的大膽與瘋狂。
那麼更前方那一道松褐色的劍器,以及它的主人,帶給旁人的感受便多為沉穩,甚至壓抑。
繼承劍元之體,手執霜寒的老峰主,這一生修劍至今足有數百載,但連同青山小師叔在內,卻僅僅只收下了九位弟子。
不難想象,這九人該是何等驚才豔豔。
方塵的五師兄徐忻,從一開始便是行走於劍意一道,這一條玄之又玄的大道,於尋常劍修而言,悟道便已然是晦澀難懂,更遑論在大道之上推陳出新,走出屬於自己的路。
但徐忻絕非尋常劍修。
所以,當年冥海一戰過後,松巖劍主雖然失去了雙臂,但在拙峰這十數載的沉寂中,也真正摸索出了一條屬於自己的前路。
御劍。
這一條以劍意牽連劍與劍主的大道,其實已然不是第一次於人間顯跡。
御劍一說,本就是劍氣長林之中,那些已然有所成就的劍修,以體內武元劍海驅使劍器,用以行走天下的法訣。
其實劍修到了這等境界,本就可以不憑外物御空而行,但身為劍修,總要有別於尋常修行者。
於是,當年第一位白衣御劍遍觀天下的劍修,在傾倒天下無數女子,獲得劍仙稱號之後,那些劍道一途有所成就的後來者,也就不約而同的如此作態。
白衣御劍,在江湖人看來,乃真劍仙也。
也正是因此,除開劍修之外,許多修行至山巔的其他武修,也喜歡在腰間時刻掛著一柄劍器,來返御空之時,負手落足劍器之上,瀟灑離去,賺一個滿堂喝彩。
這等萬人御劍的壯闊環境之下,終究不乏天資橫溢之輩,逐漸摸索到了與劍器的另一種聯絡方式。
御劍與御劍是不同的,尋常劍修或許只是單純的以武元為根基驅動劍器,但御空本身還在於山巔之上的大道。
劍器,只是裝飾。
但那些真正悟出道意,將御劍修成一條大道的劍修,卻是真正與劍器同心同意,萬里之外,劍器如臂,揮使自如。
這,才是真正的御劍之道。
只是這一條大道實在太難前行,劍道基礎三樓,術之一字在於磨礪苦修,心之一字在於大道明悟,而意之一字卻是完全沒有依託,發自本心。
悟得劍意本就不易,更遑論這一條大道的修行,需要在無數次廝殺與變故當中,仍舊堅持本心,佐證本意。
所以,人族天下修行者當中,劍修雖然猶如過江之卿,數不勝數,但其中以劍意一道踏足山巔者,卻是少之又少。
而修行御劍一途的劍修,更是寥寥無幾。
當年那場廝殺,雖然斬下了徐忻的雙臂,讓這位在青山早已身負盛名的劍修,短暫地放下了手中的劍器,但不可否認,也為徐忻開啟了另一條劍道的大門。
若沒有雙手,那麼劍器便是雙手,便是執劍者的一切根基。
在青山小師叔與邢仞注視之下,那片黃沙之中的風浪四周,松巖就像是一道青褐色的光。
徐忻只是淡漠地站在原地,於是,那一道光就這樣在劍客身體四周不斷盤旋,掀起漫天黃沙與煙塵,劍氣隨之交織,如若龍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