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海之中,數年之前的那一場廝殺,雖然使得青山拙峰一眾年輕劍仙聲名大噪,但也給他們留下了無法忘卻的回憶。
那是一段無人願意提及的痛苦折磨。
老峰主膝下原本的八位弟子,在那一戰中足足亡去大半,最後活下來的三人,也盡數負傷。
邢仞大道本源有缺,於是修行路上再難寸進。
而徐忻則在那一戰中,失去了雙臂。
雖然修行者在踏足生滅境後,感悟生死之意,可以斷肢重生,但對於一個劍修而言,在廝殺之中被人生生斬去了握劍的雙臂,讓劍客無法握劍,親眼看著至親在眼前逝去,無疑是一種道心上的摧殘。
肩頭有臂,但心中再無臂者,如何持劍?
冥海一戰之後的這些年裡,許布武的五弟子,便一直困囿於這個問題。
以徐忻早早踏足生滅的修為境界,這十數年中,他自然可以恢復雙臂,但當年那一戰,數位師兄弟在其眼前的亡故,給這位內心執拗的劍客,留下太深太難復原的傷疤,那道傷疤的存在,使得徐忻再也不願握劍。
或者說,他再也不敢握劍。
徐忻的那柄劍器,在青山最北邊的那座主峰中,沉眠足有數載。
直至三年以前,拙峰當中,再次拜入了一位小師弟。
老峰主膝下,連同而今的青山小師叔在內,也只有九位弟子,而從這九人當中初代的大師姐開始,拙峰的峰主嫡系一脈,都更像是一個家族。
家族之中,長輩護持晚輩,代代相傳,便是薪火。
三年前的那次青山承劍,當老峰主自拙峰頂端,以霜寒再次嘯起那聲清脆劍鳴之後,方塵的其餘幾位師兄便知曉,拙峰的薪火再次燃起。
而後,終將燎原。
於是,徐忻拔出了那柄沉眠已久的劍器。
那是一柄青山傳承已有千載,歷經數次輝煌過往的褐色劍器。
松巖。
有褐松立於青巖,經百折而仍堅。
徐忻仍是沒有完全走出那段過往,用雙手握劍,但為了護持拙峰薪火,這位青山小師叔的五師兄,逐漸走上了另一條劍修之路。
以劍意一道,御劍萬里,遙而殺敵。
劍意一途的四塔八樓,樓樓皆可通向劍之大道。
當年拙峰老峰主手下的八位弟子,自然不會是人人都具有劍元之體這等天生的劍道修行體質,登上三座劍樓,但方塵的八位師兄師姐,不管登樓幾何,卻人人都是各自劍道上的奇才。
徐忻修劍,最擅劍意。
當劍修的劍意達到道之一字的程度,便是真正的人與劍合,不是江湖中那些志怪中所謂的人劍合一云云,而是一種真正意義上的劍修與劍器之間,擁有完全契合的意志。
劍器如目,如耳,如口鼻,再如臂。
方塵拜入拙峰之後的那段修行,徐忻曾教導過方塵粗淺的御劍之法,但因為青山小師叔當時的境界實在太低,所以即便其與沉淵頗為意合,卻只能御使著此等至高劍器,發揮出下三境的弱小威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