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心中有著大謀算的修行者,張寧可絕不甘永遠只做一個囿於九境的散修,而近來在其背後的那股勢力,便是他脫離散修身份的最大依仗。
如此依仗,張寧怎願甘心將其訴之他人。
石七和另外那位八境,在張寧看來,不過是兩隻隨時可以拋棄的螻蟻罷了,這次行動尚可以用到他們,但收集到石雕中的東西,將其上繳換得獎勵和資源之後,他張寧便與石七兩人再不是同一類人。
但在這之前,最重要的還是與石七攜手,擋下那位年輕劍客的這一劍劍雨,拿走石雕。
張寧抬頭看了看密密麻麻,仍在堆積的劍雨,心頭一陣驚詫,眼前這位青山的年輕劍修,竟是還在催動道韻,凝成那些看起來鋒芒畢露的劍氣。
手持長刀的散修,心頭明顯感覺到幾分不對勁,但這些劍雨覆蓋的範圍實在太廣,已是退不可退,避無可避。
所以,那便只有出招接劍。
呈掎角之勢站立的三位散修,以九境的張寧居前,其餘兩位八境站在兩側後方,三人對視一眼,隨後默契地點了點頭,不待劍雨落下,便先行一步朝著方塵衝殺而去。
四野劍氣已然頗為繁密,沒有人知道方塵的極限,所以張寧等人再不敢讓這一劍繼續積蓄下去。
這一式衝殺,只為逼得方塵出劍。
負手而立的青山小師叔,眼底波光流轉,身前沉淵隨著少年心意顫動,憑空滋生出三道鬼魅劍芒,前後交錯向著張寧三人殺去。
方塵自是知曉張寧的想法,但劍氣積攢至此,也快要到達年輕劍客的極限,所以三道劍芒之後,方塵也停下了對元海的催動,少年一聲呢喃,天上劍氣應聲而動。
劍氣若雨,但層層累積卻是如瀑。
這一式陳劍聲生平最為歡喜的天上,劍落之時如江河倒灌,朝著已然止住身形的張寧三人狠狠砸下。
本就是為了逼得方塵出劍的張寧三人,在沉淵斬出三道劍芒之時,便已然止住步子拱圍陣型,如一開始所言那般,石七和另一位八境散修攔在兩側,而張寧則負責抵擋頭頂的劍氣。
破除劍招之法,最簡單也是最有效的方式,應當是誅殺了出劍之人,若劍器無主,那麼再強的劍招也會自發潰散。
但前日親眼見得方塵和老峰主兩人的張寧,在年輕劍客暴露出九境修為和上宗身份後,心頭再不敢將那位看起來老態龍鍾的富家翁,當做一個修為不過七境的江湖散修。
青山九境天驕的師尊,最起碼也是生滅境的大能。
所以,在張寧等人看來,生滅境的青山大修行者,抬手便可覆滅自己的老峰主,此刻應當就在暗中注視著這場廝殺,注視著年輕劍客的出劍。
方塵可以大放厥詞,毫無顧忌地出劍,但張寧卻不敢肆無忌憚地朝著青山弟子出手。
這一場廝殺,於張寧看來,更像是那位青山大能交給其弟子的試煉,試煉者可以殺了目標,但目標若是反而傷到了試練者,那麼恐怕只有死路一條。
所以,無法襲殺劍招的劍氣之主,那麼便只好應言接劍。
在出手攔下三道劍芒之後,張寧三人體內武元迅速湧動,縝密靈氣隨著道韻牽引布滿周身,幾乎是在三人四周,生生凝成了一方,靈氣與武元交織而成的光盾。
雖然無法對方塵出手,但張寧仍有自信,同為九境,哪怕方塵是青山弟子,哪怕這一劍看起來如此不凡,在兩位八境輔助之下,他能夠接下這一片江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