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峰上,兩股駭人劍氣幾乎是同時勃發,洛千瀧和柳劍雲紛紛朝著祇山和摘星樓首徒持劍殺去。
九境修行者,下三境引靈入體聚元成海,中三境納靈百脈壯元成源,而上三境則是登樓破鏡化源為實。
這裡的源,指的是修行者元海之上那方武道本源。
一如方塵體內那柄已然大半由虛轉實的,縮小版的劍器沉淵。
便是劍道本源。
所以,九境上三境中實力差距最為懸殊。
登樓破鏡,是登了幾層樓,又登了幾座樓,其本源強盛程度自是不可同日而語。
同樣是第九境的進入山河畫卷之中的大夏年輕天驕,便恰好印證了這一點。
佛子與道子在一層,諸方上宗的領頭人在一層,而其餘九境修行者又是一層。
這三層之間的差距如若雲泥。
如柳劍雲這般的青山首徒,毫不客氣地說,是完全足以一人獨戰十個第三層修行者的劍修。
山巔劍氣愈發密集。
八大上宗之所以能夠代代相承天驕輩出,其中一個原因便是這些上宗建宗以來留存的底蘊,可以幫助後輩弟子登樓破鏡更為輕鬆。
雖說大道無高下,但修道者卻有強弱,將一條道走出多遠,又拓出多寬,無疑對修行影響極大。
八大上宗弟子修出的道,較之那些江湖散修的道自然更為強大。
洛千瀧和柳劍雲所修劍道,自然不會只登了一座塔樓。
那兩道如龍似虎的汪洋劍氣,幾乎是剎那間便將兩處交戰之地覆蓋完全。
洛千瀧掌中那柄青山劍器,品秩雖然不及上宗四柄斬皇劍器那麼高。
但作為青山隱藏已久的先天劍元之體,佩劍自然也極為不凡。
與方塵的後天劍元之體相同,這種號稱最為契合劍道修心的體質,悟劍易,掌控劍氣更易。
那些在洛千瀧第一劍揮斬之下四處彌散的劍氣,非但未入尋常劍修出劍之後那般消散,反而是隨著白衣女子心緒湧動,停留在白廬身體四周。
如萬千小蛇,伺機而動。
摘星樓的首徒目光微微一凝。
那雙泛著玉石瑩瑩微光的雙手,因為常年修行上宗體術的緣故,其上有著不少老繭。
玉石之光伴隨著白廬抬手落掌,更顯璀璨。
這位摘星樓的大弟子,雖然在洛千瀧這等劍修最擅的攻伐之下不斷後撤,但其眼中仍是不見絲毫慌亂。
每一掌落下之時,都會恰好拍在洛千瀧劍器一側,既擋下劍器攻伐,又順手拍散四周瀰漫的些許劍氣。
但洛千瀧的劍氣卻實在太盛。
那些盤旋在白廬身體四周的劍氣,雖然在兩者交手之下不斷被摘星手拍散。
但隨著洛千瀧每一次出劍,新誕生的劍氣又會比消散的更多。
所以,不過堪堪數十劍過去,白廬整個身體已然被凜冽劍氣完全遮掩。
劍氣隨著兩人交戰步子同時移動。
看起來就像是一個直徑超過丈許的圓球在不斷滾動。
站在青山弟子之後,還未拔劍的方塵見狀,眼底滿是震撼。
雖然後天修成的劍元之體,使得青山小師叔在悟劍之時,已然感受到了如此體質在劍林之中的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