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桓嘴角一斜,掌中氣力再添三分,隨後向著最左側那個最後的人影斬去。
但意料中的血濺三尺的場景並未出現。
那一道最後存留的,在柳桓眼中應當是方塵真身的虛影,竟是在大戟觸及劍柄的剎那,同樣化作飛灰。
大戟自身前掄了個半圓,卻並未揮到方塵,來不及再出招的柳桓總算有些驚慌,掌心戟身一顫,便欲轉身。
但青山劍修的劍,其實那般輕易便可抵擋。
不知何時出現在柳桓身後的方塵,那柄寒貂之上劍元繚繞,直直刺入柳桓後心,凌然劍氣在其體內轟然炸開。
漫天血雨。
隨後化作流光逸散天地。
方塵身上那些血跡隨之消散,劍元劍氣伴隨著柳桓的虛體隕滅重回頂峰。
青山小師叔在原地默立片刻,回憶著剛才那番出劍。
東荒和中域那場長達兩年的修行之中,方塵自覺因為劍道境界進展太快,的確是缺少了劍訣招式的修煉,因此又在邢仞手中學了一式劍招。
修煉歸一劍道的拙峰數子之一邢仞手中,劍招劍訣品秩自然不會太低。
於是,從東荒問劍開始修煉,因為一邊破境一邊練劍,方塵至今才徹底掌握了此招劍訣。
虛隱。
以虛幻影像隱藏本體,虛像破,隱劍出,殺人不留行。
方塵顯然對此招掌控已然不俗。
劍道四塔八樓齊上三樓的好處便是如此,修行劍訣之時沒有任何禁止。
尤其是這等需要劍意劍術共同構築的劍招,往往因為構築劍道基礎需要兩座不同劍樓,便攔住了許多劍修。
但方塵顯然不在此列,甚至因為劍元之體的特點,習劍更為容易入門。
手中劍器隨著方塵的回憶不斷變換一些細微弧度,劍客修劍,往往便是在一次次的出劍中不斷拔高。
所以,直至最後一式劍尖點出,方塵方才收起寒貂,邁開步子向著山峰之上繼續登去。
山水畫卷之外,青山那方影幕適時地浮現出了方塵最後刺殺柳桓的一劍。
那些注意著青山劍仙影幕的修行者們,自然看到了這一劍的鬼魅。
於是,關於方塵的訊息不斷被人傳出,青山小師叔問劍四觀三宮的壯舉更是為人津津樂道。
但即便如此,方家遺孤的身份此時也仍舊無人提及。
山水畫卷之中,不斷有著年輕天驕虛體隕滅,真身自畫卷之中飄出。
卷內第一峰登頂之人尚不及十一,敗落離開此次試煉的卻已然有了兩百來人。
歷代山水畫卷,號稱殺伐最盛的第一峰,依舊不墮威名。
山巔之上,已然出劍連敗一人一妖的方塵,總算也遇見了一個真正敵手。
四峰之前不遇青山,這是對那些江湖散修和遜色青山的勢力而言的警言。
但對其餘幾座上宗而言,卻恰好相反。
因為青山劍修的殺伐實在太強,所以歷次天下大評,登山試練之中摘星樓和中域其餘三方上宗,都會聯起手來先解決一些青山弟子。
世間武修,無人不畏青山劍。
站在方塵身前十丈之外,依舊如鵲橋之上那般負手在後,眸光平淡似水的摘星樓大弟子白廬,低下頭來淡淡地瞥了方塵一眼。
隨即自身後抽出一隻左手,朝著青山小師叔做了一個請的姿勢。
意思再明顯不過,劍若過掌,白廬便任方塵而行。
所以,駐足而立的方塵深吸一口冷氣,左手置於背後握住寒貂劍柄,右手按在青玉酒葫。
劍客昂首,欲要拔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