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荒的劍修修行劍道之時,或多或少都受了些許道宗的影響。
出劍之時更注重那一股道意。
千山之上那座璇璣宮故老相傳的星君之事,在道宗內,確有記載。
據傳那七位星君中最擅長使劍的玉衡星君,在千山頭頂那片星湖中,留下了一柄足以與青山四柄斬皇之劍比肩的劍器。
同時,璇璣宮當中也記載著玉衡星君的遺留的一招劍訣。
名喚,謫仙。
意為劍謫天上仙。
衡十一手中那柄劍器,在隨著方塵揚劍而起的同時,陡然高舉。
如大月高懸。
隨即月沉。
將謫仙人。
謫仙與銜燭的碰撞,註定是年輕一輩中足以口耳相傳的盛舉。
就像是站在不同時代巔峰的劍仙,借後輩劍器,論一個氣意高低。
兩劍於千山之上的相遇,如有驚雷驟起。
劍鳴聲響徹整座千山。
衡十一手中那柄在星光之下呈現湛藍色的劍器,此刻劍身四周因為劍意繚繞,如被雲霧覆蓋。
但劍器觸及驚蟄,滿劍雲霧卻在銜燭的凜冽劍氣下,被肆意切割開來。
如果說璇璣宮那位星君留下的劍招更注重劍意,那麼數千年前沉淵老劍仙斬皇這一劍便更傾向殺力。
劍術,從來都是殺人技。
於是,幾乎完全繼承沉淵老劍仙那股劍道意志的方塵,這一劍銜燭所向,與謫仙有了片刻的僵持。
隨即,兩柄劍器之上劍意劍氣同時開始迅速消融。
這是純粹的劍道境界的比拼。
當那僵持的片刻過去,驚蟄之上殘餘的劍氣陡然盪開那柄星光黯淡的劍器,隨後劍尖上揚,停留在衡十一咽喉。
“此戰,我敗了。”
收起手中劍器,衡十一神情複雜地看了方塵一眼,隨後轉身離開。
這位常年靜坐璇璣宮大殿當中參悟星光的少年,因為十一歲便與星海中的劍器共鳴,被千山之上的修行者盛讚為下一個星君。
也正因此,年少得意的衡十一鮮少下山磨礪,所以登上的第一層劍樓始終缺少了一種韌性。
而遊走過生死一線的方塵,最不缺的便是韌性。
收起那柄驚蟄,方塵抬頭看了衡十一漸漸遠去的背影一眼,隨即向著璇璣宮一眾長老行以劍禮,同樣轉身向著千山之下走去。
這一戰雖勝,但方塵眸中卻反而有些沉重。
若不是衡十一的自負,選擇了兩人最後以劍道修為決出勝負。
那麼憑藉著璇璣宮壓境而修的厚重劍元,以及同樣劍道一層樓的境界,完全有可能逼得方塵再出其他底牌。
但隨後,方塵便展顏一笑。
正如問劍一開始的目的,兩個站在同一境界的劍道天驕,劍落之時彼此定然都會有所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