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為天下劍道聖地,青山不僅僅傳承著其他上宗難以比擬的各種劍法劍訣,更是以大神通鐫刻著天下劍九的高深劍意。
馱碑峰方有著九座高逾百尺的大碑。
從劍一至劍九,青山雲遊四方的巡劍每每得知有著驚世劍訣問世,便會以青山獨有秘法前去出劍之地攥取幾分遺留的劍氣劍意。
而過往的萬載歲月當中,劍意最高劍氣最盛的九道劍招,便是劍氣長林內號稱至高的劍九。
劍九鐫刻於石碑之上,供天下劍修瞻仰領悟。
所以,凡劍修皆以學成劍九為榮,凡劍仙皆以出劍成為劍九為必生追求。
那九尊高大古樸的石碑,碑下常有人坐而悟道,出山後一劍驚豔世間。
劍九已有七百年未有更迭。
而這七百年來,劍道一途號稱最有可能出劍取代劍九的,便是十五年前的天下劍甲,天上劍仙陳劍聲。
那一劍天上曾被青山上任峰主評為劍氣不差劍九,劍意僅遜三分的劍招。
只可惜陳劍聲已有十五載不曾出劍於世間。
無人知曉下一個取代劍九的劍招究竟要何時現世。
……
有兩條路通向青山的馱碑峰,其一是山內,其二便是山外。
包裹整座青山的九疊劍陣,獨獨留下的一處劍氣不及之地,便是馱碑峰。
青山認為,天下劍九,理應由天下劍修一同參悟。
自拙峰下山的方塵,因為四境修為賦予的強大體魄,短短半個時辰便又來到了馱碑峰。
入目可見的九座石碑,因為內含劍意的常年浸淫,已然呈現出模糊的劍形。
背後負著那柄沉淵的少年,在駐足石碑前的剎那,便感覺到身後劍器的顫鳴。
數千年前的那位沉淵劍仙,於北境斬殺妖皇之時也曾留下一劍,那一劍也是而今的劍五。
天東有若木,下置銜燭龍。
那一劍是沉淵劍仙先斬燭龍血脈後裔,再大笑著欲要斬燭龍回青山的肆意豪邁。
青山後輩稱這一劍為銜燭。
伸手輕輕拍了拍沉淵有些灼熱的劍身,方塵深吸一口冷氣,便欲抬腳前去悟劍。
只是少年腳步尚未邁出,青山七百年不曾耳聞的渺遠鐘聲驟然響起。
九次鐘鳴響徹雲霄。
馱碑峰上密密麻麻的負劍人影被這鐘聲驚醒,皆是一臉愕然。
隨後年紀稍輕些的劍客不滿地喧鬧起來,而那些真正有些見聞的老劍修則在思索片刻後,雙目陡然大放光彩,顫抖著伸手指向作捧劍之姿來到馱碑峰的一眾青山劍修。
劍嶺周圍的悟劍者被驅開百丈。
這批新近歸宗的青山巡劍,為首的那位白髮蒼蒼的老人,先是面向九尊石碑中看起來劍形最為低矮的石碑行了一個劍禮。
隨後才將手中那柄近乎虛幻的雪白劍影投注碑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