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騅妙郎轉世,是民間對烏騅馬戰功的一種謠傳。
因這馬的方剛血性,讚賞這馬,也就衍生出很多俚語。
大家傳著傳著,也就圖個樂子。
但面前的妙女知道,這烏騅,就是妙郎,是他心愛之人。
妙女是城中的大家閨秀,牢員外家的小女兒。
也是最讓牢員外頭疼的一個女兒。
你說這妙女什麼都好,樣貌、女工、書法、琴藝歌藝樣樣在這城中叫得上名頭。
世家公子們都等著小女兒出閣的那天,老早就打通各種關係,要娶那妙女為妻。
等著媒婆高高興興的要去給小女兒說媒的時候,妙女卻關著門不見客,說自己早已有了鍾情的男子。
員外在門口苦口婆心的勸孩子敞開了說,願意去為孩子尋那公子。
這妙女才高高興興的開啟門,跟員外說了自己的夢。
沒錯,是夢。
妙女在夢中結識了妙郎,這夢一做,就是半生。
半生裡,妙郎陪她長大,向她表露愛意,與她結親,還跟她說今世轉世為烏騅馬,供霸王驅使。
員外也是無奈,覺得這小女兒是失了魂。
這城中,不日便都傳了起來,說那牢員外家的小女兒竟因夢和那烏騅結了緣,還傳言這烏騅妙郎轉世,今世才去相會這妙女。
父親無奈。
但是忽一日,一個老夫子來到了員外府,說是知曉那妙女之事。員外趕緊將那老夫子請進了府中,好酒好菜的招待。
老夫子便請求帶走那妙女,帶去與那烏騅相見。
說那妙女如若不去,便會早早困在夢境中,再也醒不來。
妙女就這樣被老夫子帶走,見了烏騅,留在兵營中。
試問誰家父母捨得兒女如此,員外見女兒歡喜了一陣,過了一段日子,就將女兒接回了府中。
那日,正是霸王不肯過江東,在烏江自刎的日子。
烏騅知那妙女別去,猜她無心,家主又遭遇不測,萬念俱灰之際,一頭衝進了烏江。
烏騅別去當晚,那妙女夢到妙郎和自己別離,竟然夜半流淚,無法入睡。
接著的幾日,妙郎不入夢了,妙女心如死灰,竟也尋了短見。
當員外抱著小女兒的身體泣不成聲的時候,那老夫子又出現了。
他已沒有上一次的模樣,毛髮長起來蓋過了面龐,只隱隱看見一雙眼和一張嘴。
他那幾乎被遮住的嘴吐出幾個字,砸向員外的心坎。
“我可救活她。”
於是,老夫子又帶走了妙女。
你問這妙女何如?
那員外照著老夫子的吩咐,第二天去烏江畔找家女,那妙女竟真的活過來了,往事也不再提了,活脫脫迴歸了一個正常的大家閨秀。
牢員外激動得趕緊去廟裡燒了高香,謝謝那“世外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