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底柳念茹為了這孩子也費了不少勁,而成為母親的她更不願意看到天下的每一個孩子受傷,甚至死亡。
“草民盡力而為。”熹神醫點了點頭,之後為昏迷的陳碧連診脈開藥後便與柳念茹帶著孩子一道離開。
這孩子太弱小,不宜到外間吹風受涼,若不小心感染了風寒,怕是神仙也救不回來了,所以柳念茹吩咐長舞去向太傅家和陳家說明情況後便帶著孩子去了溫暖的寢室。
陳碧連則被轉到了偏殿休息,人還昏迷著,總不能丟出去,陳碧連的母親則留下來陪著。
一場生產風波終於落下帷幕,來參加百日宴的賓客也沒有理由在待下去,陸陸續續離開。
最後只剩下陳家和太傅家。
兩家人留了下來,一是為了看看那個孩子,二則是在禮儀上他們沒理由離開,畢竟生孩子的是他們的女兒和兒媳,皇上和皇后都沒說什麼,他們作為家屬拍屁股走人終究是不好。
“真是晦氣,生個女兒還搞這麼多事,在哪兒生不好,非得在宮裡生,之前就讓她乖乖在府上待著,偏不聽,非要跟來,現在好了,鬧的我們也走不了。”太傅婦人寒著臉,跺了跺腳抱怨道。
太傅側頭淡淡看了她一眼,隨後冷漠的來了一句:“閉嘴。”
現在什麼時候了,他們在這兒坐了兩個時辰了,沒有一個人來過問,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他也煩的慌。
若是生了個兒子,他還能高高興興,怎麼說這一些家中長孫,結果卻是個女兒,還是個容易夭折的女兒,以後想養都難,不知道要花費多少精力,這讓他如何不怒。
而太傅的兒子,也就是陳碧連的夫君則淡淡的看著自家父母爭吵,安靜的坐在一旁,不發一言。
一旁的陳大人孤零零的坐著,明顯被太傅一家排擠在外,他的夫人和女兒都在殿內,女兒更是不知死活,聽到親家說這種話,他卻連反駁的話都說不出來。
現在的陳家就是依附太傅家的,根本沒有地位。
再說另一邊,柳念茹和熹神醫把孩子抱到了自己的鳳鸞宮,此時孩子的情況並不好,呼吸很微弱,眼睛緊閉著,只有膚色好了一些,沒有那麼青紫了,稍微有了點紅潤之色。
熹神醫蹙了蹙眉,接過孩子便抽出金針為孩子施針,此時此刻應該孩子的過於虛弱,她連掙扎的力氣都很小,讓施針方便了不少。
但卻更加讓柳念茹看的心疼,這要是個健康的孩子,怕是早就哭鬧起來了,哪裡承受的了這針扎之痛。
“娘娘,孩子還太小,不能吃藥,
草民只能借用金針幫助她,後續草民會每日為她扎一次針,等一個月後便可在她的奶.水中加些許湯藥進去輔助恢復。”熹神醫收回手中的金針,對柳念茹說道。
柳念茹點了點頭,為今之計,只能這樣了,這裡不是現代,也不能打針輸液什麼的。
末了,熹太醫又囑咐道:“她身體太弱,切記感染風寒,受涼,對於常人來說的小病對於她而言都是致命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