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難聽點,連他這種本地人都很難搶得過這些魚販子。
漁船又經過了三天的航行,總算回到了榕城所屬的海域,他們並沒有先回擔擔島,而是直奔著青口碼頭去了。
漁船直接停靠在閩龍水產加工廠的專屬停靠點,船才剛剛靠岸,船老大李念天還想組織人卸貨。
沒想加工廠的員工立馬就圍過來,準備幫忙卸貨。
放在以前,這種事情是不敢想的,以前加工廠是“老爺”,員工也高人一等,這個活向來都是閒職。
這些負責卸貨的員工,只需站在那裡靠嘴巴喊,指揮船老大卸貨就可以了。
可這次經過李多魚改革後,已經完全不一樣了,加工廠摘掉了“老爺”的帽子。
一開始,還有些員工不贊同,可開掉一兩個挑頭的後,剩下的全都是老實了。
畢竟以前可是正兒八經的“阿公”,開人還是挺麻煩的,可變成私企後,開人還真就是籤個字的事。
換個角度來看,這些部門領導的權利,反而更大了,而那些廠混子們,很快就發現自己混不下去了。
魷魚卸完後,負責車間管理的楊主任第一時間組織了一批員工,按照李總的要求,第一時間將整批魷魚給宰殺了。
這一次做烤魷魚絲,李多魚只要了魷魚身和觸鬚,至於眼睛和腦袋是要處理掉的。
現如今,加工廠每天產生的各種海鮮邊角料和內臟都有挺多的。
而這東西由於真的太腥了,連豬都不是很喜歡吃,再加上這年代的人,並不存在環保這種想法。
邊角料往往都是直接排海里面去,結果造成了大面積的汙染。
今年夏天李多魚就發現了,青口碼頭這裡發生赤潮的機率,要比擔擔島那邊高至少五六倍。
李多魚將這些邊角料統一收集了起來,並打包全部運輸到了七星灣飼料廠那邊,加工成較為低端的魚粉。
而這種魚粉用來餵養除了鰻魚和對蝦之外的普通魚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再加上這段時間,淡水羅非魚養殖熱情很高,這種魚粉完全可以加工成羅非魚飼料,賣給一些淡水魚養殖戶。
等所有的魷魚都卸完後,李多魚直接將烤魷魚絲的配方和技術告訴了楊主任。
但也沒有完整告訴他,根據公司最新的規定,每道食品的生產配方,都只能掌握一半,不能掌握全部。
至於配方、味道這一塊的話,都是由專門部門負責的,畢竟一款產品要跟別人區分開來,除了包裝外,靠的還真就是味道。
要是都被同一個人掌握了,對方真的很容易跑出去單幹,只能說防人之心不可無,乾脆一開始就用規則直接規定好。
而壓魷魚絲的機器,李多魚則讓廠裡那位唯一的八級鉗工去跟接榕城機械廠對接。
要是一切順利的話,差不多兩個月後,李多魚就能把烤魷魚絲給生產出來。
現在產品是有了,以後只會越來越多,可包裝這一塊,李多魚覺得還是有所欠缺的,加工廠目前的主流方式是罐裝。
說白了,就是一切水產品都可以放在玻璃罐和鐵罐裡,而這也是水產加工廠一直被外面人稱之為罐頭廠的根本原因。
罐裝的話,整個工藝確實比較簡單,可說實在的,成本太高了,一個玻璃罐的成本就有不少錢,鐵罐頭的話,那就更貴了。
還有不是很方便運輸,現在可沒有什麼柏油路,幾乎全都是土路,路上也是各種炮彈坑。
車開起來的話,顛簸的非常厲害,一路上磕磕碰碰,損壞率也是非常高的。
李多魚總覺得最近發展真的太快了,自己歸根到底,還是個土炮。
搞養殖他是真的擅長,可隨著公司越來越大,他發現自己還真有些管理不過來。
感覺每天都非常忙,很難從瑣碎的事情裡面抽身,有時候,李多魚在想,自己好像還真缺少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秘書。
就比如陳元素,她就有一個朱素蘭幫她打點這些小事,大小事情都是她在跑,自己則坐在辦公室裡吹空調。
一想到這,李多魚也覺得,是時候對自己好點,也給自己招個好點的秘書了。
陳曉燕是不錯,打雜的事情做的非常好,可需要動腦子的活,估計就不好使了。
至於其他人,又全都有自己的崗位,一個蘿蔔一個坑,也沒法讓他們幫忙。
二哥現在管理的鰻魚廠,外加財務這一塊,已經是他的極限了,再給他加活的話,估計很快就要轉不動了。
小超屬於實幹型,執行力非常好,可由於認知的緣故,他很難脫離養殖一線,成為公司內部的決策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