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麼知道的。”
“我在鷺島水產科技學校教書時,跟他當過一段時間的同事。”
朱秀華怔了下,還以為他們是開玩笑說的,沒想李多魚真在學校教過書。
“多魚,你還真給中專生教過書啊。”
“教書談不上,只能說傳授經驗吧。”
李多魚思考了會,明確說道“鰻魚養殖這一塊,他們大機率是做不起來的,你趁早退出吧,你跟那個養鰻廠的合同我看過,搞不好的話,你可能會被追究責任的。”
二嫂白眼道“這麼擔心我的話,不如把鰻魚養殖技術教給我吧。”
李多魚苦笑道
“實話跟你說,真的沒法教,我自己養鰻魚都沒有把握,都是靠數量取勝的,鰻魚常見病就十幾種,往細了說,甚至有好幾十種。”
朱秀華瞪大眼睛“你沒騙我吧,鰻魚這麼多毛病啊。”
李多魚笑了笑“知道為什麼學校設有養殖專業,而很少有捕魚專業嗎?”
二嫂搖搖頭。
“因為養殖真的非常難,而在這裡面,鰻魚算是所有水產品中,比較難養的一種。”
李多魚這話完全沒有說錯,想在這個水產抗生素還沒有大量使用的年代搞養殖。
難度真的非常大。
前世,相對簡單一些,哪怕不具備專業的養殖知識,但感染細菌、病毒之類的,往往直接上抗生素就能治好。
可在這個年代,給人用的藥都不夠用,哪有可能生產養殖專用的藥物。
一切養殖的基礎,只能建立在預防上,而想做好預防工作,就必須要有非常全面的養殖知識。
李多魚頭尾在一家大鰻魚廠裡,搞了六七年的鰻魚養殖,可以這樣說,幾乎所有的鰻魚病,他都見識過了。
可哪怕身經百戰,李多魚也不敢保證在這個年代一定能養好鰻魚,唯一能做的,就是分塘分水養,將風險降到最低。
一旦預防失敗的話,也恰好沒有合適的中草藥可以治療,那也就只能看造化了。
就是因為不確定因素實在太多了,李多魚為了規避風險,這才沒有提前養殖鰻魚。
因為他跟島國那位鰻魚收購商簽訂的交貨時間是土用丑日前的那段時間。
李多魚只要保證在那個時間段,把鰻魚養到相應規格就可以了。
完全沒有必要提早養,太早養的話,反而很有可能因為鰻魚體型變大,從而超出了交貨規格。
經過這些天的相處,不單李多魚也注意到了,連周曉英也注意到了。
二嫂似乎變了,雖然嘴巴還是很厲害,但似乎變得稍微通情達理了點,能好好說話了。
不過最大的變化,卻是二嫂變得更結實了,人也憔悴了很多,昨天李多魚不小心看到了她那雙手,甚至比他第一年冒著嚴寒搞海帶養殖還要恐怖。
李多魚覺得,二嫂對那家公司很忠誠,可那家公司可能沒怎麼把她當回事。
畢竟搞養殖的,都是真材實料的,是驢是馬拉出來溜溜就知道了,就二嫂那個半桶水,兩下估計就被人給晃沒了。
榨乾,沒啥作用後,極有可能又被當做苦力用了,說不準,二嫂這百元工錢,還真幹了百元的事。
見她轉身就要登船,李多魚突然來了句“二嫂,你要是想退出那邊的話,我可以幫你的,他們給你多少錢,你直接還給他們,要是錢不夠的話,我來給你補。”
“怎麼可能退出。”朱秀華當場就給拒絕了“真退出的話,那我這四五個月,豈不是就白乾了。”
一旁的小胖墩聽到後,也跟著勸說道“阿孃,你回來吧,在島上多好啊。”
朱秀華認真道“多魚,謝謝你,我是不可能離開的,那裡對我很好,再怎麼說,我也算是個小股東,哪有股東先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