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雨季一結束。
那些有養殖海帶的村民,一個個都急不可耐,每天都來問李多魚什麼時候可以收海帶了。
今年養海帶的,運氣還真是好,一次自然災害也沒有,以往颱風每年都會刮那麼一兩下,今年都快六月份了,一點動靜也沒有。
臨近海帶採收的這段時間,大伯、三叔都沒有再出海了,所有人都準備開始收海帶了。
而海帶收成的這段時間裡,鎮領導就對擔擔島的海帶收成非常的關心。
陳書記還打出了【向擔擔島學習】的名義,組織了十多個村的村支書和村主任,前來擔擔島學習和取經。
看李多魚從海里面,撈出那又粗又長的海帶,陳書林書記忍不住問道“你這海帶,長得好像比去年還要好啊。”
李多魚回道
“書記,今年是好年,海帶會比去年增產大概三分之一這樣。”
陳書林笑道“這是好事啊。”
而那些前來參觀的村支書和村主任,還是不怎麼看好李多魚的海帶養殖。
對他們來說,最賺錢的方法,就是搞大船出海捕魚,一趟出海就能賺個幾百塊。
他們村裡的萬元戶。
除了早期搞走貨的,剩下的就全都是捕魚的船老大。
而整個尚峰鎮船隻數量最多,萬元戶最多的浪奇村,他們的村支書忍不住問道
“李主任,你這個海帶養殖投資大不大,一畝海帶養半年的話,能賺多少錢。”
大家都是村幹部,吹那些虛頭巴腦的東西沒有用,關鍵還是要看到底能不能賺錢。
李多魚簡單算了一下
“一畝海帶的成本,差不多在五十塊左右。”
“今年我們的海帶產量比較高,一畝的話,差不多能賣個兩三百吧。”
李多魚這個演算法,已經相當保守了,去年他的海帶產量都沒有今年高,一畝就已經賣到了三百多塊。
今年不單產量提高了,還有出口,一畝的實際收益,說不定會比去年還要高很多。
聽到這個價格後。
浪奇村的村支書愣在了原地,他們村有個天然的深水港,非常適合發展漁業。
自開啟放後。
他就一直帶領著全村發展捕魚業,他自己也有一艘大船,每次出海捕魚一兩週,至少也能賺個五六百,一年能賺個七八千這樣。
兩年就萬元戶了。
而他們村的萬元戶,大多都是這樣來的。
可眼下,這一畝海帶田,就能賣到兩三百,而下沙村整整有五百多畝海帶田。
全部賣出去的話,就是十多萬的收入,而眼前這個年輕人的李主任,一個人就養了一百畝海帶。
浪奇村的村支書羨慕道“也就是說,你只用半年的時間養海帶,就賺了兩三萬。”
李多魚笑眯眯道“不能這麼算的,這個海帶養殖我也投資了五六千,還有今年只是運氣好,沒有颱風”
“那也比我們賺錢啊。”張支書感慨道“再說,咱們這些討海人,哪一行沒有風險,我們村都是出海打漁的,每天不都是把命系在了褲腰帶上。”
“張支書說的沒錯。”
當場就有不少村支書和村主任提議道“陳書記,我們也覺得這個海帶可以養,你可要讓李主任好好指導我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