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了這個棘手的難題。
儘管陳舟也多方嘗試,並且結合錯題集的反饋,試圖去解決這個問題。
可他就是抓不住最核心的解決點。
以至於,隨著時間的流逝,他所設定的時間點的步步逼近。
陳舟也變得有些煩躁起來。
這也是陳舟出去溜達的原因。
浮躁的心態,已經不適合研究下去了。
只不過,陳舟怎麼也不會想到的是。
不知是誰扔進無名湖裡的一塊石頭,居然砸醒了他!
使得他的思路,如同那一圈圈漣漪一般,徹底開啟了。
這個可不單單是比喻。
而是陳舟所想的解決辦法,確實如同一圈圈的漣漪一般。
由面及點,由外及內。
從計算材料學的每一圈漣漪開始,也從計算物理學和計算化學的每一圈漣漪開始。
陳舟去尋找著,那激起漣漪的石頭,也就是它們的核心本質點。
因為他們的核心本質,都是一樣的。
那就是,數學。
只不過,因為研究內容的不同,從本質點開始,往後的每一圈漣漪,發生了改變。
而現在,陳舟便是像剝洋蔥一樣,一圈一圈的,剝除掉不同的漣漪,找到那個洋蔥心。
最終,陳舟得到了他想要的結果!
他成功的將理論研究與數學方法結合了起來!
透過準確的量化學科問題,使得那些“不重要”內容,可以不被忽視。
這一理論研究的成果,其實應該被稱之為一種研究思想。
毫不誇張的說,透過這一項研究成果,陳舟成功的把計算物理學、計算化學和計算材料學這些計算學科的研究深度,給推到了一個新的程度。
也把計算物理學、計算化學和計算材料學這些計算學科的最大價值,挖掘了出來。
這一項理論研究成果,被陳舟稱之為“量化計演算法”。
算是與他以前命名的“分佈解構法”相對應吧……
書桌上,一摞草稿紙,已經被陳舟整理完畢。
陳舟疲憊的臉上,終於露出了一絲笑意。
抬手看了看時間,陳舟滿意的說道:“不錯,算是趕在7月8號這天,搞定了原定計劃的研究內容。比預估時間的話,快了4天,闊以,闊以,就很nice……”
至於研究成果出來後的論文,陳舟就完全不著急了。
就算他再磨洋工,這4天,也足以搞定了。
更何況,他的手速,啥時候慢過了?
接下來,到25號的所有時間,便幾乎全屬於規範場理論和楊米爾斯規範場存在性和質量間隔假設問題了。
想到這,陳舟頓時伸了個懶腰。
這一頓緊張的研究,他確實十分疲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