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按往常的經驗來看,沒道理這麼長時間,陳舟都不閉關的。
距離上半年陳舟發的6篇論文,可是已經過去了半年的時間。
前段時間的諾貝爾獎公佈的時候,陳舟這個名字,還引起了一番議論。
議論的內容,自然是和去年陳舟宣佈退出諾貝爾獎的評選有關。
有人就說,陳舟應該是知道,今年無法在物理學領域,再做出諾獎級的研究成果了,所以提前宣佈退出諾獎評選,免得被抬得太高。
也有人說,陳舟真正的研究重心,其實一直在數學領域,物理學的研究也不過是偶然得了靈感,在不潛心鑽研物理學研究的情況下,是不太可能再做出諾獎級的研究成果的。
更有人說,陳舟是被華國那個所謂的“夸父”工程研究,給束縛住了手腳,即使簡單的掛個名,也不得不一堆瑣事纏身,以至於沒有時間去搞物理學的研究。
總之,大部分人的看法,都是基於陳舟先前的研究成果,與現在的對比所給出的評論。
就像現在,陳舟已經一年多沒有任何物理學領域的研究成果問世了,反而在數學領域裡,有前段時間的6篇論文。
但是他們忽略了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他們下意識地認為,陳舟就應該是在極短時間內,能夠做出令世人讚歎的研究成果。
卻沒有想到,一項諾獎級的研究成果,在其他人身上,應該花費多長的時間。
不過,這也沒辦法,陳舟已經用以往的研究,給人們注入了這種觀念。
當然,這些議論聲對陳舟而言,是沒有任何影響的。
頂多也就是聽到克羅斯等人談論幾句,為他打抱不平。
說起來有趣的是,華國國內沒有一個人是這麼說的,反而都十分的支援和相信陳舟,更是去國外的論壇上, 幫著陳舟反駁他們的論點。
可惜的是,陳舟在今年確實只發過數學的6篇論文,就沒有其他聲音了。
幫陳舟反駁的人,沒有太多的論據支撐,他們都希望陳舟能夠用一項震驚世界的物理學研究成果,狠狠的出一口氣。
熊浩也是因為這些,所以在陳舟提出要閉關研究的時候,開始期待了起來。
重新回到房間,陳舟並沒有立即坐在書桌前,而是將手機調成靜音,然後邊踱步消食,邊思考著BSD猜想的研究。
對於BSD猜想的研究,陳舟實際上已經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並且有著極為清晰的研究思路。
要不然,他也不會閉關研究這玩意。
BSD猜想指的是,給定一個整體域上的阿貝爾簇,猜想它的莫代爾群的秩,等於它的L函式在1處的零點階數。
且它的L函式在1處的泰勒展開的首項係數,與莫代爾群的有限部分大小、自由部分體積、所有素位的週期以及沙群有精確的等式關係。
仔細區分的話,前半部分算是弱BSD猜想的內容。
對於解析秩為0和1的情形,弱BSD猜想已經被證明了,並且精確的BSD猜想在2和導子以外均成立。
陳舟最初的研究,便是在這個基礎上展開的。
但隨著研究的深入,陳舟發現自己被侷限於了他人的證明過程之中。
他只有跳出這個圈子,從整體入手,才能完整的證明BSD猜想……
大約過了十分鐘,陳舟猛地停住腳步,雙眼熠熠生輝的看著書桌上的草稿紙。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