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舟沒有打算接受採訪,更不想被記者圍住,所以在熊浩的掩護下,快速離開了會場。
陳舟這條大魚抓不住,抓這些難得一見的數學大佬也是可以的。
畢竟,在場這麼多人,隨機選擇一個都是數學家,可不缺採訪的物件。
這些記者們可從沒打過這麼富裕的仗。
一時間,各種採訪層出不窮。
後續的5天,陳舟就是按照那條研究線路,從米爾諾公式一般形式的研究,到貝林松裡赫登鮑姆猜想的研究,再到布洛赫加藤猜想的研究,最後是標準猜想和霍奇猜想。
關於這5篇論文的報告會,從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是給所有人上了一場代數幾何的大課。
也更加充分地展示了陳舟在不同數學分支裡,那無與倫比的創造力。
不管是會場圍觀的人員,還是線上觀看現場直播的人員,也一天比一天多。
大家一同見證了這次數學史上的歷史性時刻!
當最後一場報告會的提問環節結束,這次為期6天的報告會,也來到了尾聲。
陳舟用6天時間,幫助《數學年刊》編輯部完成了同行評審的環節,也幫助克雷數學研究所完成了論文的驗證。
他的數學才華,徹底折服了在場的所有人。
最後,陳舟站在臺上,朗聲說道:“關於6篇論文的報告會,到這裡也就結束了,但我們的數學研究,卻遠沒有結束,謝謝大家!”
臺下,頓時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
甚至於大部分觀看線上直播的人,也跟著鼓起了掌。
陳舟面帶微笑,微微躬身後走下了臺。
臺上雖然沒有了陳舟的身影,但整個會場的掌聲卻經久不息,眾人也久久不願離去。
尤其是看著臺上的白板,不少人都露出了渴望的眼神。
不過,這和陳舟已經沒有關係了,白板也會由燕京大學進行保留。
和前幾天不同,最後這場報告會結束,燕京大學這邊安排了一場記者會,陳舟需要去參加。
因為有報告會結束後的記者會,這些記者們也沒有再去隨即抓人採訪。
相比於前幾天會場外那層出不窮的採訪,現在的會場外見不到一位記者。
畢竟,陳舟才是他們等待這麼多天的大魚。
記者會現場,眾多記者早已等待多時,眼神熱切的盯著邁步走進來的陳舟。
等到陳舟坐好,工作人員宣佈記者會開始後,當即所有的記者全都舉起了手。
只看了一眼,陳舟便選了華國《人人日報》的記者第一個提問。
陳舟其實沒想到,自己的這場報告會,居然連《人人日報》的記者都來了,這可是代表華國官方的真正頂級的主流媒體。
事實上,陳舟的這場報告會所產生的影響,在這幾天已經徹底發酵,幾乎每天都有相關的新聞報道,以及各大新聞平臺的熱搜,其中也包括各大官方媒體的報道。
《人人日報》的記者首先恭喜了陳舟報告會的圓滿,然後便提問一些關於研究工作的問題。
隨後是法國《費加羅報》的記者,也同樣是詢問陳舟關於研究工作的相關問題。
第三位是《華國青年報》的記者……
第四位是《華盛頓郵報》的記者,和前面一樣先是恭喜了陳舟一番,但是他問的問題卻不太一樣。
“陳教授,現在已經有人稱呼您為數學領袖,您覺得燕京會成為新的世界數學中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