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楊依依的話,他還是個年輕人……
當陳舟再一次埋首書桌時,華國科學院和工程院同時破例釋出公告,增選陳舟為院士這件事,開始了進一步的發酵。
現在的各大媒體,以官媒為首,開始了大篇幅,大面積的狂轟濫炸。
以前的官媒,或許還帶著一絲含蓄。
可現在,華國科學院和工程院同時破例釋出公告,就意味著跟陳舟有關的事,那就是正能量的導向正確!
更何況,這件事的宣傳,他們還有著更多的任務。
至於其餘的媒體,不管是不是主流媒體,也都知道了,陳舟這件事意味著巨大的流量。
而他們,肯定不會像官媒那麼含蓄了,反正怎麼顯得爆炸性,就怎麼來。
這也導致,那些準備搞搞熱搜,刷刷熱度的流量們,再一次被打擊了下去。
而那些流量們不問世事的小粉絲,迫切的回應著自己流量的不容易。
為了工作,手都破了,差點沒等到救護車來,傷口都癒合了。
而這位陳舟教授,不過是坐在辦公室裡,動動筆桿子,寫寫畫畫而已。
哪有自己的流量們工作辛苦!
只要這樣的言語一冒頭,這些為自己的流量鳴不平的話一出現。
那他們將被惡補一番知識。
這是真的被惡補知識。
因為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網上開始掀起了一波這樣的操作。
對於這些小粉絲們,沒有人去跟他們爭論,也沒有人去說三道四,更沒有人會去網暴他們。
有的只是教育。
他們的評論區學知識。
在這些類似課件的知識點評論的最後,往往還會加上這麼一句話“也許生活欺騙了你,但知識不會”。
這個時候,這些小粉絲們往往是一臉懵逼的。
這是真的一臉懵逼,二臉問號呀。
這些亂七八糟的符號認識自己,可自己一點都不熟啊。
更關鍵的是,自己偏偏還無從反駁。
畢竟,人家又沒罵自己,只是好心讓自己學習……
也因為這些操作,華國的網際網路上,居然驚奇的形成了一道知識的風景線。
也直到此刻,熊浩才更加意識到,這則破例的公告所產生的巨大影響力。
能以一己之力,改變華國網際網路的風氣,試問在陳舟之前,可有一人做到?
除了網際網路上的知識風景線外,曾經最為普及的宣傳平臺,也就是電視,緊跟著開始發力。
在隨後幾天的電視訪談節目中,被邀請的嘉賓無一例外,全是學術界的大拿。
而這些平常並不是很喜歡在電視上拋頭露面的學者教授們,此刻卻顯得十分踴躍。
這其中,又以年輕的學者教授居多。
華國某電視臺的一檔訪談節目。
衣著得體,顯得很是知性的女主持便問道:“李教授,您對當前在華國引起熱議的陳舟教授,是怎麼看的?”
“呃,我用眼睛看啊……”
被稱為李教授的年輕學者,聽到這個問題後,很是開心的笑著說了一句。
只是,這笑容中,帶著一絲苦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