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註定是一個值得被銘記的年份。
因為科學史上,又被人濃墨重彩的添上了幾筆。
當然,最為人津津樂道,也最受人期待的事情。
莫過於陳舟第二次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了。
因為陳舟的第二次獲獎,打破了太多的歷史,也重新整理了太多人,尤其是學術界眾人的認知。
原來,學術研究可以沒有瓶頸期,可以連續兩年拿下諾貝爾物理學獎。
最為關鍵的是,陳舟可不止在物理學上有這麼牛掰的成就啊。
他在數學上的成就,比起物理學來說,只高不低!
要是一個人可以拿兩次菲爾茲獎的話,幾乎沒有人會懷疑,陳舟還能再拿一次。
在經過了長途飛行之後,陳舟一行人安全抵達阿蘭達機場。
和去年來這裡時一樣,陳舟剛透過安檢,便看到了瑞典皇家科學院派來接機的人員。
和去年不同的是,整個機場的人,似乎比去年多得多。
最明顯的就是那些蹲守在這裡的媒體記者們。
一眼望去,彷彿全世界所有媒體都來了一般。
此外就是既像是乘客,又不像是乘客的人了。
他們沒有帶著長槍短炮,基本上排除了媒體記者的可能性。
但是,他們看著陳舟的目光,卻也是灼灼的……
事實上,這些人就是機場的乘客們。
只不過他們是特意轉到阿蘭達機場來的,就是為了膜拜大佬的。
陳舟並沒有接受採訪的意思。
一來這裡的人太多了,也太駁雜了。
不利於熊浩他們的工作,還有可能增添一些不必要的麻煩。
二來就是,經過長時間的旅程,實在是太累了。
所以能不耽誤就不耽誤,趕緊到酒店才是正事。
至於採訪,拿完獎有的是時間。
於是在接機人員的護送下,陳舟一行人不做停留,迅速鑽進了停在路邊的汽車裡。
隨後,汽車發動,朝著專門為諾獎得主安排的酒店駛去。
在陳舟等人離開後,見第一手採訪拿不到的媒體記者們,頓時也失去了興趣。
雖然還有另外的諾貝爾獎得主,也在陸續抵達阿蘭達機場。
但是這些人的話題度和新聞性,顯然是比不上陳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