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或者是找不到研究思路,單純的耗著時間。
所以,這個時間被許多研究人員,定義為“可原諒的時間”。
但是,對於陳舟而言,他是不認可這個所謂的“可原諒的時間”的。
陳舟覺得,一項研究課題開始後,是必須保證有效研究時間的。
如果在進行課題研究時,都無法保證自己的研究效率。
那這個課題,倒不如不進行。
尤其是,因為自身的原因,導致無法進入研究狀態時。
那就更不是什麼“可原諒的時間”了。
別的不說,如果你連自己所選定的事情,都無法全身心投入的話。
那你還有什麼,是能夠全身心投入進去的呢?
陳舟放下筆,將面前寫了“難”字的草稿紙,給摺好收起來。
他打算有時間的時候,給這張草稿紙,做一個相框。
然後,就放在他的書桌上。
收好草稿紙後,陳舟又重新回到了規範場理論的研究之中。
……
此時,遠在歐洲的瑞典皇家科學院裡。
這一次的諾貝爾物理學獎評獎委員會,正有些頭疼的商量著,今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獲獎人員名單。
即使是到了這最後一步,敲定獲獎人員的名單。
他們還是頭疼不已。
只因為,誰也沒料到,陳舟的研究效率,居然這麼高。
去年才剛剛因為膠球的研究,而獲得過諾貝爾物理學獎。
今年,就再次做出了諾獎級別的研究成果。
光憑中微子振盪相關課題的研究成果,諾貝爾物理學獎評獎委員會,就沒有太多不頒發給陳舟的理由。
畢竟,這是高能物理領域,一次質的突破。
由此,高能物理研究領域,進入了新的物理之門。
可是,那些去年就因為陳舟的突然殺出,被擠掉的物理學家,該怎麼辦?
難道今年,還要人再等一年嗎?
可萬一,這位陳舟教授,明年要是再搞出來一個諾獎級的研究成果呢?
那這個位置的人選,是不是始終要往後拖一年?
諾貝爾物理學獎評獎委員會成員之一的恩德里·斯坦利,為了這件事,已經頭疼了很長時間了。
陳舟這突然的,令人矚目的研究成果,使得他在最終人員的名單上,怎麼也去不掉陳舟的名字。
也為了這件事,他可是把最終名單拖了又拖。
直到實在拖不下去了,才把名單報上去。
而陳舟的名字,恩德里·斯坦利並沒有劃掉,也沒有敲定。
他打算讓真正拍板的人,來頭疼這件事。
只不過,恩德里·斯坦利沒有想到的是。
這件事最終還是回到了他的面前。
準確來說,是回到了所有諾貝爾物理學獎評獎委員會成員的面前。
因為,沒有人能夠完全確定,陳舟是否應該在名單上,還是不應該在名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