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件事的連鎖反應,影響居然會如此重大。
他們更沒有想到,整件事的幕後黑手,居然會是高能所的副所長。
別的不說,他們想不明白,這樣一位有身份有地位有學術聲望的人,為什麼要耍這樣的手段?
這到底是圖什麼?
也因此,在官方媒體還沒有正式發聲之前,國內的許多媒體,也不敢在這件事上,做過多的報道。
更不敢,肆意的去評價這件事。
他們選擇了先客觀報道這件事,再進行詳細跟蹤報道的方式。
只有一些自媒體們,像是找到了流量秘訣。
大篇幅的描述了這一事件,並且濃墨重彩的描繪了陳舟在其中,所發揮的重要作用。
一時間,隨著自媒體們的率先報道,網上瞬間炸開了鍋。
不管是先前就關注這件事的網友們,還是臨時加入的吃瓜群眾們。
在看到這件事的相關報道後,俱是加入了討論的大軍。
只不過,網路上的議論,所圍繞的重點,還只是事件本身。
他們以空前的想象力,去猜測著陳舟和何弘蘊的關係,去猜測著何弘蘊這麼做的原因。
他們也以最憤怒的態度,去聲討著何弘蘊,去維護著陳舟。
至於國外關注這件事的媒體們,則是沒有那麼多的顧忌了。
在這次物理學家大會的閉幕式上,他們獲得了第一手的訊息後。
在震驚的同時,便想好了要報道的內容。
尤其是新聞稿的標題。
像什麼“華國學術界的變革”、“青年學者為華國學術界帶來新風”、“一場物理學家大會為華國學術界帶來的新氣象”等等等等。
這還是一些比較保守的新聞標題。
有一部分外國記者,不知是在華國待的時間久了,還是因為時常逛某些APP的原因。
他們想的標題,就比較大膽了。
像是“華國學術界居然在這位年輕人的帶領下,迎來了學術界的新風”、“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回國僅數月,竟改變了整個華國學術界”、“華國學術界居然以這位年輕人為標杆,豎起了新的旗幟”……
但不管是保守一些的,還是博眼球的大膽標題。
外國的記者們,都已經做好了準備。
因此,在晚宴結束時,他們立馬便回到了酒店,迅速開始組織起文字。
務求以最快的速度,完成這篇新聞稿。
第一時間,將新聞稿發回編輯部,趕緊刊登出來。
這次物理學家大會,本身便受到了國內外諸多物理學家,乃至於整個物理學界的關注。
所以,在國外的各路新聞報道,開始鋪天蓋地席捲而來時。
那些沒有來得及參加這次物理學家大會,或者是因為有事而無法過來的學者們,很是為自己錯過了這場精彩絕倫的大會,而感到惋惜。
以前他們也都聽說,華國的學術環境,可能有些不太友好。
但是,這麼多年過去了,也沒見華國有太大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