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來,這些短基線加速器實驗,在最初是為了標準模型服務的。
在標準模型建立的過程中,它們是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的。
就好比1973年,CERN觀測到加速器μ子與強子或電子,透過“中性流”發生弱相互作用的過程。
成為電弱統一理論的重要證據。
併為電弱統一理論的三位創始人,溫伯格、薩拉姆和格拉肖帶來了1979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在中微子這個超出標準模型的粒子出現後。
後期的短基線加速器實驗,也開始發生了轉變。
同時承擔了搜尋中微子振盪的任務。
只不過,其中大部分的實驗,都沒有發現中微子的型別發生改變。
僅有的例外是米國的LSND和MiniBooNE實驗。
但是,這些短基線加速器的實驗結果,卻又無法用現有的三代中微子振盪來解釋。
必須引入第四代,甚至第五代中微子。
因此,短基線加速器實驗,就這個層面來說,也成為了探索更多種類中微子的重要線索。
而這,也是陳舟選擇短基線加速器實驗的原因之一。
陳舟或許不會是中微子振盪模型的提出者,但他一定會是其中的完善者。
他也極有可能是開啟新物理之門的那個人。
“陳教授,整個加速器實驗的檢查,已經全部完成,沒有發現問題!”
高結在得到一名研究人員的彙報之後,走到陳舟的面前,語氣有些激動的說道。
陳舟點了點頭,看著高結,道:“那,實驗開始!”
整個課題小組,所有的研究人員,全部撤離出這次實驗的加速器裝置,依序回到了加速器實驗的控制室之內。
“都回來了嗎?”陳舟微微偏頭,跟克羅斯問道。
克羅斯點點頭:“都回來了,可以開始。”
“嗯。”陳舟應了一聲,旋即走到控制室的指揮台前。
稍微清了清嗓子,陳舟朗聲說道:“各位同事,經過我們近3個月的努力,中微子振盪相關課題的實驗,我們終於準備好了!”
“在今天,我們將去驗證,中微子的質量順序是否為正順序,我們也將去獲取CP破壞相角的大小,還有那個我們一直尋找的,不為零的重中微子,還有θ23是否等於45°,還有……”
這是第一次,所有的研究人員,聽到陳舟的語氣中,帶著一絲激動。
這也是他們第一次,覺得自己距離陳舟口中,這些原本虛無縹緲的東西,是這麼的近。
“好啦,我雖然還有很多話,想和大家說,但現在,還是讓我先去推開這個新物理之門吧!”
“在實驗之後,我相信,盛大的歡慶,正在等著我們!”
說完這些,在每個人期待且激動的目光中,陳舟最後說道:“現在,我宣佈,華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陳舟團隊中微子振盪加速器實驗,正式開始!”
隨著陳舟的聲音落下,已經準備待緒的研究人員,立馬便開始了正式的實驗操作。
隨著短基線加速器實驗中,中微子束流的產生,這項牽動許多人的實驗,已經開始!
……
高能所裡,何弘蘊和耿國建這兩位副所長,正湊在一起,談論著陳舟的實驗。
“耿所長,你覺得他能成功嗎?”何弘蘊給耿國建倒了杯茶,有意無意的望著窗外。
耿國建看著這杯即將倒滿的茶水,嘴角微微一動,開口說道:“不管他能不能成功,至少我們已經不可能像以前一樣咯。”
何弘蘊沒有說話,轉而說道:“喝茶,這個茶的口味,還是蠻不錯的。”
耿國建端起茶杯,喝了一口,做出品茶的模樣說道:“口味是不錯,但不如以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