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是其中,持續作為提出專利合作條約的主要公司。
近年來,公佈的專利合作條約PCT,大約維持在每年2000件左右。
前七大提出專利合作條約PCT申請的公司,便是以飛利浦電子和超微AMD,排在第一第二。
其後,分別是IBM、應用材料AppliedMaterials、摩托羅拉Motorola、英特爾Intel,以及半導體能源實驗室。
基本上以歐米國家的公司為主。
唯一的亞洲半導體能源實驗室,還是日國的。
華國一個也沒有。
由此也可以看出,華國在半導體領域,是絕對受到極大限制的。
陳舟也知道,一個半導體材料的製程,其實不能改變多少。
但再微小的改變,始終也是個改變。
說不定,在以後積少成多,華國在半導體領域,就能翻盤了呢?
實際上,陳舟之所以有如此深的感慨,也是因為在他眼裡。
所謂的專利技術,體現的正是真正的價值。
只可惜,現今時代,人們對每樣東西,能夠做到對它們價格的瞭如指掌。
卻未必能夠知道這些東西的價值,亦或者說,對它們的價值,一無所知。
華國的許多所謂高新企業,也就是這樣。
要不然,也不會是這樣的局面。
陳舟能夠想象的到,這裡面的專利費,究竟交了多少。
這又何嘗不是一種無奈呢?
只不過,無奈不可恨。
可恨的只有,無奈之下,不思進取,不去尋求改變。
收回思緒,陳舟隨即便關掉了這個檔案。
相比於這些給陳舟留下深刻印象的內容,檔案裡關於半導體領域技術資料準備所需的提綱,他反而是沒有太過留意。
這些內容,對陳舟而言,用到時,再去了解,也就可以了。
而且,在陳舟眼裡,關於專利申請的技術資料準備,其實也無外乎,就是那麼一回事。
對於他們這些科研出身的人來說,這是遠比論文要簡單的多的東西。
抬手看了眼時間,陳舟便關閉了電腦,離開了辦公室。
隨後的幾天,陳舟則是增加了,前往高能所的頻率。
對於整個中微子振盪相關課題的實驗準備進度,陳舟準備切實掌握住。
在這其中,令陳舟有些沒想到,但卻十分滿意的一點是。
高結自始至終,都沒有來找過陳舟。
關於利用新的半導體材料,去製備粒子加速器探測器的事,高結自己承擔了下來。
這一點,陳舟十分欣慰。
只覺得自己,看人的眼光,還是蠻準的。
此外,陳舟也趁著實驗準備的時間,更深入的研究了一番,粒子加速器探測器材料這個課題。
在更深入的挖掘金剛石半導體材料的研究價值外,陳舟還試著加入了更多地思考。
這段時間,張一凡那邊,也和他的團隊,完成了論文的撰寫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