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這個速度,還得10分鐘左右,才能把檔案下載下來。
趁著這個間隙,陳舟開啟資料夾,尋找著上一次張一凡所發來的實驗資料。
他打算將兩次實驗資料進行對比,再從理論研究上,更進一步的去挖掘半導體材料這一領域的內容。
當然了,在這之前,他還得先把這一次研究的論文,給完成了。
只不過,這篇論文,陳舟並不打算和以往一樣,將他的名字填在第一作者上。
他打算只掛一個通訊作者的名字。
至於第一作者第二作者的名字,陳舟打算讓給張一凡他們。
陳舟之所以這麼做,一方面是為了更好地培養張一凡他們。
另一方面則是因為,他其實也不差化學界和材料學界的這點學術成就,來提升自己的學術聲譽了。
不過話又說回來,當外界看到通訊作者上是他的名字後。
大機率仍然會將這項金剛石半導體材料的突破性研究成果,給歸功到他的身上。
唯一令陳舟不確定的一點,其實是他的沙雕系統。
畢竟,以往完成的任務,他都是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去發表的論文。
他不確定這次以通訊作者身份發表的論文,能否獲得系統的認可。
又或者,是否會影響到系統的評判機制,導致他所獲得的任務獎勵,比實際的要少。
但是,陳舟考慮到任務2的任務獎勵,是根據他在研究過程中,所取得的學術成果,進行綜合考量,然後進行獎勵這一點後。
他又覺得,任務2的獎勵,貌似跟論文的第一作者,還是通訊作者的關係不大。
本質上還是看最終的學術成果的。
在經過再三權衡之後,陳舟還是決定按照既定的想法來。
“叮!”
一道清脆的聲音,將陳舟的思緒拉了回來。
電腦上,張一凡發來的郵件,已經下載完成了。
陳舟移動滑鼠,快速點選,解壓資料夾。
然後開啟資料夾,點開裡面的word文件,檢視了起來。
剛開始還好。
陳舟看著相關的實驗資料,臉上的表情有些自得。
一切都在他的計算之中。
他用理論,完美預言了一切。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陳舟越來越往下看時。
他的眉頭,下意識地便皺了起來。
直看到最後,他握著滑鼠下拉的速度,也變得越來越慢。
陳舟開始認真的核驗起了實驗資料。
這次的實驗,確實如張一凡所說的那樣,超出了預期!
隨著資料的核驗,陳舟發現,這個“超出”,似乎有點“超出的太多了”。
實驗結果,遠遠比預期要完美。
也直到這會,陳舟才恍然明白,張一凡之所以這麼激動的原因。
這結果,值得激動一把。
“喂,陳舟,你還在嗎?”
這時,張一凡的聲音,再一次從電話裡傳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