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呃……沒有啊,你記錯了吧?我的看法,和陶哲軒教授和舒爾茨教授的看法是一樣的呀?啊哈哈哈……”這人頗有些尷尬的解釋著。
“哦?這樣嗎?那好吧……”同伴收回目光,繼續看向臺上的陳舟,看著幻燈片上的內容。
這人卻又問道:“怎麼,你不這麼認為嗎?難道你跟這兩位大佬的看法不一樣?”
同伴並未回頭,用同樣平淡的聲音說道:“有些不一樣吧。”
這人訝異道:“真的假的?你能跟兩位大佬的看法不一樣?”
他的同伴聽到這話,微微扭頭看向他,那雙原本很隨性格,一直是一幅平淡的臉上,這時卻多出了一些激動。
就連透過黑框眼鏡的目光,似乎都有些不一樣了。
聲音更是第一次出現波動:“我沒有其它的看法,我的看法,只和陳教授一樣,這個公式所具有的理論價值,大概就相當於克萊姆法則一般……”
這人微微一愣,旋即癟了癟嘴,再也不多說一句話。
此刻,臺上的陳舟,已經將幻燈片切到了第四頁。
也就是這一公式的第四個方向性應用研究的思考。
“在機器學習裡,求解特徵值和特徵向量的公式,可以用來處理缺失特徵。”
“在大量資料處理的基礎上,可以利用原矩陣本徵值,在新場景下,去處理某些樣本或特徵缺失,進而可以算出本徵矢,使得壓縮和分類,可以更準確……”
陳舟的講述,並不是單單指出,可以進行的方向性應用研究。
更多地,還有他的自己的思考,以及該方向應用研究的價值。
說來有趣的是,隨著陳舟的講述,在場的某些學者,竟然默默的掏出了手機。
然後,撥通了自己好友的對話。
撥通之後,這電話就這麼通著,也不掛。
而對方,在詢問了兩聲之後,也逐漸安靜了下來。
竟奇妙的透過電話的方式,聽起了這場報告會。
以至於,在陳舟講完在機器學習,這一方向性的應用研究之後。
這些打通電話的學者,在結束通話電話後。
對方一直在回撥……
隨著時間的流逝,陳舟也將自己所準備的第二個PPT,給翻到了末尾。
一共12頁。
一共11個,關於特徵值特徵向量公式的方向性研究和應用思考。
可以說,陳舟這一下,基本上餵飽了前來參加報告會的學者。
也充分展示了自己在多學科領域裡,所產生的思考。
以至於,在陳舟結束了報告會的時間,準備進入提問環節時。
臺下眾人的眼神,無不帶著一絲震撼。
他們震撼的,正是陳舟,居然涉獵了這麼多的研究領域。
他們同時也很好奇,陳舟是怎麼做到的。
至少從陳舟對這11個方向性研究的講述來看,這11個涉及數學、物理學、工程學、資訊學等等的學科領域。
陳舟所掌握的知識,並不淺顯,甚至比臺下某些該領域的研究學者,所思考所掌握的還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