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陳舟第二篇關於特徵值和特徵向量的論文,已經很快被各個領域的研究人員,應用了起來。
除了國際學術界的轟動以外,華國國內,關於陳舟這兩篇論文的事,也逐漸開始討論了起來。
原本就臨近春節假期的人們,此時更是有了大把的時間,熱烈的參與討論。
說來有趣的是,本來趕上春運,放假回家的學生。
在得知了陳舟3天之內,分別在數學界四大頂刊的《數學年刊》和《米國數學會雜誌》,連發兩篇數學論文的事之後。
他們就開始了一路上,熱烈的討論。
而本來打算睡一覺就過去的旅途,也因此,變得熱鬧起來。
各位結伴的同學們,無不因為這事,暢聊了一路。
不少學生,也都是一邊在網上搜尋著事件的進展,一邊發表著自己的看法。
而目前討論最火爆的,燕大校園網的帖子,自然免不了被搬運到討論之中
更有甚者,還專門跑去外網,檢視國外數學論壇的帖子。
這其中,“被預定的2018年”,直接點燃了所有人的嗨點。
隨著這些學生的討論呢,一些旅客也主動加入了進來。
與這些學生們,分享著自己的觀點。
要說在2018年初,臨近春節的這段時間裡,令人記憶最深的是什麼。
那大概就要數,春運旅途中,每節車廂,都在談論的“陳舟教授”了。
陳舟自己或許也沒有想到,他不過是發了兩篇論文而已。
居然會再一次,成為所有人口中談論的物件。
只不過,和以往有些不同的是。
這一次,沒有任何質疑陳舟的聲音出現。
所有人的言論,都或多或少的帶著一絲,對“陳舟教授”的尊重。
儘管他們口中的“陳舟教授”,只是一個20出頭的年輕人。
只不過,相比於網際網路資訊的快速傳播。
這一次,新聞聯播、人人日報等主流媒體,還未正式發聲。
原因倒不是不知道,也不是不想站出來,大誇特誇陳舟一番。
只是,陳舟投稿的期刊,都還沒刊登呢。
作為主流媒體的他們,無法進行“超前”的報道。
畢竟,他們是無法判斷,陳舟這兩篇論文的正確性的。
當然了,辦法總比困難多。
這些主流媒體是不進行直接報道。
但是他們開始請一些專家教授,以訪談的形式,事先將陳舟的兩篇預印本論文列印出來。
然後就此,來談一談陳舟的這兩篇論文。
這樣,總歸行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