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並不是徐晨陽妄自菲薄。
這就是當前國際科研界的事實。
要不然,怎麼會有那麼多高階人才,出去了,就再也不回來?
可現在,這些人,居然來了高能所!
這是徐晨陽怎麼也想不通的一件事。
驀地,徐晨陽抬頭看向了陳舟。
他從多種可能中,找到了一條看似最可能的。
可是,他明明才21歲啊?
陳舟想了想時間,笑著說道:“就在我們結束了世界高能物理中心的學術交流之後,在我去CERN,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之前。”
徐晨陽聞言,呢喃道:“那就是10月初?”
陳舟點頭:“快到10月中旬了。”
徐晨陽聞言,頓時明白了過來。
這些SLAC的研究人員,來華國高能所之前,陳舟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訊息,已經為世人所知了。
有著這樣一位21歲就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領頭人,有著這樣一位在膠球實驗中,完全證明了自己的領頭人。
跟著他,又會錯在那裡?
多種可能中,那條看似最可能的,也被完全證實了。
這些SLAC的研究人員,就是因為陳舟,才來了華國,才進了高能所。
這一刻,徐晨陽看著陳舟的眼神都變了。
這一次,徐晨陽的眼神中,不再複雜。
他終於知道了那封郵件,到底該怎麼回覆。
“看來,華國的學術界,真的要因為你這位諾獎大佬的迴歸,發生一些改變咯。”
徐晨陽的臉上,再次露出了一絲笑意。
相比之前,這笑容,變得輕鬆了。
不知為何,陳舟看到這位大師兄臉上的笑容時,愣了一下。
但很快,陳舟也笑著說道:“光靠我一個人可不夠,就像我說的,科研本就是互相交流,共同激發靈感的過程,以後啊,我們多多交流。”
“行!”徐晨陽應了一聲,但隨即調侃道,“不過下次你得自己帶草稿紙,我這裡的紙,消耗量本就很大,還借給了你這麼多。”
陳舟愣了一下,打趣道:“那我下次多帶點還你。”
徐晨陽微微一笑:“行。”
頓了頓,徐晨陽問道:“下次再來,是不是就要把極小模型綱領給解決了?”
陳舟聞言看了看徐晨陽,促狹說道:“也不一定,說不定我換課題了呢?”
徐晨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