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件事,先不討論,讓我好好想想。”貝爾託盧奇頗為頭疼的說道。
“好,那我先回去找陳舟了。”米徹·約翰斯通輕輕點了點頭,他也能夠理解貝爾託盧奇的為難之處。
只不過,站在他的角度上來說,如果CERN不下大本錢的話,又憑什麼去留住這位年輕的天才物理學家?
這也是米徹·約翰斯通在看完陳舟的論文之後,所得出的結論。
這篇論文給他的感覺就是,陳舟這個人在理論物理學上,有著無限的可能,甚至於讓他看到了一種,理論改變實驗的能力。
他只希望,貝爾託盧奇別被眼前的迷惑住了雙眼,能夠看到陳舟這個人身上所代表的未來。
中微子相關實驗的準備事宜,仍舊按著原定計劃,在做著前期準備。
在陳舟的這篇論文,還沒有定論之前,該做的準備,還是需要做的。
陳舟和克羅斯,也跟著米徹·約翰斯通一起,進行著實驗的準備。
陳舟順帶著也更加深入地瞭解一下這次實驗的裝置。
雖說關於中微子振盪的初步研究成果,已經被陳舟搞出來了,還寫成了論文。
但是,對陳舟而言,他其實是不滿足於這樣的成果的。
他有個預感,這次的實驗,會給他啟發。
他一定能夠更深入的解決中微子振盪的問題,併為重中微子的尋找,提供更可靠的理論基礎。
甚至於,藉此尋找到重中微子,也不是不可能。
也因此,陳舟並沒有將這片論文投稿到任何期刊,只是在上傳到了預印本網站,當做佔個坑位。
同時,為了後續的研究,陳舟在實驗準備階段,極為的認真。
透過對實驗裝置的深入瞭解,完善自己的理論研究。
當然,最重要的資料,還是未來的實驗資料。
三天後,貝爾託盧奇傳來訊息。
CERN即將進行的中微子振盪實驗,將陳舟的這篇論文,作為了本次實驗的理論指導。
而且,貝爾託盧奇作為CERN的研究主任,還宣佈了一件事。
那就是,陳舟將作為特別顧問,參與這次的實驗計劃。
聽到這個訊息的所有研究人員,都是十分驚訝的。
明明昨天,就算是作為嘉賓,也多少還是和他們一樣,算是研究人員的陳舟。
今天居然就帶著自己的理論研究成果,變成了這次實驗的特別顧問。
果然,這才是諾獎大佬的真正實力嗎?
先前的所有,只不過人低調謙虛的表現嗎?
只不過,隨著這個訊息而來的,還有一些懷疑和擔心。
這些研究人員懷疑的,自然是陳舟的理論研究成果。
畢竟,從時間上來看,陳舟這次的理論研究成果,只是一週的產物。
其究竟能有多大價值,是要打個問號的。
要知道,從已知的資訊來看,陳舟研究膠球,可是有著近一年時間的。
也因此,他們擔心,這又將是一次徒勞無功的實驗,白白浪費一個多月的準備工作。
只不過,現在實驗計劃已經制定完成,他們雖然懷疑和擔心,卻也只能按照實驗計劃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