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可就真的虧大了!
對於張一凡的這個疑惑,陳舟倒沒多做解釋,只是讓他放心。
除非米國是一個不講武德的地方,白紙黑字的合同都完全不管用。
和張一凡又嘮叨了一會,陳舟最後鄭重的說道:“一凡,實驗室就交給你了。”
張一凡愣了一下,良久,他才輕聲回道:“我會盡自己最大努力。”
陳舟聞言,笑了笑,不再廢話,結束通話了電話。
有張一凡的這句話,陳舟也就放心了。
張一凡是被他選擇的人,至少到目前為止,張一凡的表現,符合陳舟的預期。
上一次,陳舟把一堆文獻資料交給張一凡,迫使他在完成畢業論文的同時,推進他們的材料學課題研究。
張一凡雖然嘴上嘮叨著,自己不能像陳舟一樣,無法多方面進行課題研究。
但最終的結果卻是,張一凡出色的完成了自己的畢業論文,並且如期推進著他和陳舟的課題進度。
同時,張一凡不僅提前一年,從華國科學技術大學的化學系畢業,還以出色的成績,獲得了麻省理工化學系的offer。
此時,他正在麻省理工化學系,攻讀碩士研究生學位。
實際上,陳舟選擇在那個時間點上,找到張一凡,邀請他加入自己的課題組,也是有著些許考驗的成分。
張一凡以自己的表現告訴陳舟,他值得。
這也是陳舟最欣慰的事。
陳舟早就明白一個道理,多學科領域的研究,絕不是靠他一個人就行的。
他需要一個團隊,一個保質保量的團隊。
所以,他才會找到張一凡,開始組建屬於自己的科研團隊。
當然,以目前的情況,以及陳舟所在進行的科研領域,他才只找到張一凡一個人。
以後的話,陳舟的目標,反正是全學科領域的科研團隊。
收回思緒,將手機放在一邊,陳舟倒沒立即繼續自己的物理學課題研究。
而是把材料學課題的相關資料,整理了一份,然後發給張一凡。
當實驗室的事,敲定之後,張一凡那邊就可以開始進行實驗了。
至於實驗裝置,張一凡會不會用的問題,張一凡除了自己,還有沒有其他人的問題。
陳舟則完全不擔心。
華國科學技術大學提前一年畢業的優秀畢業生,就算有些實驗儀器不會用,那學起來,應該也很快吧?
人的話,陳舟是早就跟張一凡說過的,要他找人組建團隊。
根據張一凡自己所說的資訊,他的一幫同樣優秀的同學,已經找的差不多了。
而且,此時正在麻省理工就讀的張一凡,想要找一批有志青年,那還不容易?
最不濟,打著自己的旗號,也能搖到人了呀……
資料傳送完之後,陳舟看了一眼,放在書桌右上角的,研究極小模型綱領的草稿紙,微微搖了搖頭。
這玩意,還真不是陳舟一開始想的那麼簡單。
雖然有一定的思路,但陳舟卻總感覺,自己似乎漏了點什麼。
收回目光,不再多想,陳舟開始重新專注於眼前的高能物理課題資料。
在CERN頂多待一個月多點的時間,他需要抓住這次的機會。
即使已經打算將這裡當做練手之地,那也得整出點什麼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