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科伊爾師兄,這麼晚了,找我有什麼事嗎?”
電話接通後,陳舟輕聲問道。
“沒打擾你吧,諾獎大佬?”電話那頭的科伊爾,笑著說道。
陳舟輕聲笑道:“你這電話剛好卡住時間點,正好還沒進入狀態。”
聞言,科伊爾又笑了笑:“那我長話短說,不耽誤你的寶貴時間。”
稍微停頓了一下,科伊爾接著說道:“是這樣的,你之前託我問的實驗室的事,有結果了。”
陳舟:“怎麼說?”
科伊爾:“一聽到你這位橫跨數學和物理學兩大領域的學術大佬,對材料學實驗室感興趣,我那位老學長,立馬就點頭了。”
聽到這話,陳舟心頭的一件事,也算是徹底落了地。
陳舟欣喜地說道:“謝謝學長,這件事你可是幫了我的大忙,回頭等我去米國,一定請你吃飯!”
科伊爾笑道:“吃飯倒是不用,你有空指點指點我的博士論文就行。”
聞言,陳舟微微一愣,旋即笑道:“沒問題,博士論文什麼的,包在我身上!當然,只限指導哈,要不然我怕弗裡德曼教授找我。”
又跟科伊爾簡單聊了幾句後,兩人便結束通話了電話。
自從跟張一凡確認材料學實驗課題一事後,陳舟便開始尋找解決實驗室的辦法。
如何在有限的金錢條件下,搞定一個實驗室?
答案只有一個。
那就是透過找人,拉關係。
不管是國外,還是國內,都是一樣。
最終,在尋求了一圈幫助後,並且在弗裡德曼的提醒之下,陳舟找到了科伊爾這位師兄。
陳舟一開始以為,科伊爾也只是弗裡德曼手底下,一位普通的物理系博士研究生。
卻沒想到,弗裡德曼告訴他,科伊爾的父母,都是搞材料學實驗的學者。
透過科伊爾的關係,應該會有收穫。
結果被弗裡德曼說中了,科伊爾透過父母的關係,找到了一位麻省理工畢業的化學博士。
這位博士以前跟科伊爾的父母,在同一個實驗室待過。
後來,不知道是什麼原因,他自己出去搞了一個實驗室,開始做獨立的實驗研究。
雖然在規模上,比不上原來的實驗室。
但是,該有的裝置,都還是有的。
最起碼,能夠滿足陳舟的需要。
當然,這個實驗室並不是說陳舟完全接手了。
他也沒有那個錢。
陳舟只是“注資”了一些,在一定程度上,擁有了實驗室的決定權,並且獲得了實驗室的“獨立”使用權。
實驗室最終的歸屬,還是那位化學博士的。
這個“獨立”使用權,也就是說,陳舟有權在實驗室內,使用實驗室的裝置,做自己獨立的課題實驗。
而實驗室的任何人員,無權干涉。
並且,陳舟所做課題實驗的任何成果,都屬於陳舟個人所有。
實驗室無權將這些研究成果,佔為己有。
陳舟猜測,這位化學博士之所以會同意這樣的條件,主要還是看他是一位數學家和物理學家,並沒有材料學方面的突出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