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陳舟的畢業課題,已經完全超出了本科生畢業課題的範圍以及難度。
甚至比大部分碩士生,一部分博士生的畢業課題都要難。
當然,這個難度體現在實驗本身上。
也就是粒子加速器這個點上。
正常來說,普通的大學生,有幾個能接觸到國家級課題的?
能看到這樣的粒子加速器?
這也是彭佳他們願意加入陳舟的課題組的原因之一。
倒是楊依依的加入,是令陳舟感到意外的。
所以,在見到楊依依後,陳舟就把疑惑拋了出來。
楊依依卻是笑著解釋道:“已經不需要去實驗室了,畢業課題的事,已經進入收尾階段了。嗯,在你待在家的時間,我可是忙得不可開交哦。”
聽到楊依依的話,陳舟訕笑著摸了摸鼻子。
他早就知道了,自己當初沒陪楊依依一起回學校,她是很不開心的。
一週的時間,說快也快,說慢也慢。
這一週的時間,陳舟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傑波夫猜想上。
而粒子加速器二極體的最佳化設計研究,則完全被放在了一邊。
只不過,和物理系的畢業課題相比,數學系的這個傑波夫猜想,屬實有點難。
陳舟又陷入了那種尋找靈感的時間段。
先前在草稿紙上連寫兩遍的內容,連續出現在錯題集上的內容,他還沒有找到最終的原因。
在這種時候,時間就完全是一個客觀的計時工具了。
不僅不會因為時間的流逝,而解決實際的問題。
相反,還會增加內心的煩躁感。
但好在,陳舟經歷過好幾次這樣的時間段了,這種感覺,他太熟悉了。
反正急也是急不出來的,不如把就把心態放平,默默研究。
陳舟雖然不急,倒是把一眾關注此事件的人們,給急壞了。
陶哲軒今日又發了篇部落格,詳細解析了孿生素數猜想的研究。
並且,陶哲軒還樂觀的表示,他們離最終的結果,已經不遠了。
他甚至看到了孿生素數猜想那美妙的結論。
對此,陶哲軒的合作者,張億唐教授,雖然沒有出面發表什麼言論。
但是幾乎所有人都相信了,他們很快就會把孿生素數猜想的問題,給徹底解決。
反觀比賽的另一方,陳舟同學這邊。
不要說先曬一篇初步研究成果的論文了,據燕大學生爆料,因為數學系和物理系雙修的緣故。
這位大佬還把時間分攤在了兩個系的畢業課題上,完全沒有專心的研究傑波夫猜想。
這番對比之下,好多支援陳舟的人,開始坐不住了。
校園網上,微博上,都開始呼籲起來,希望燕大可以多給陳舟一些時間。
畢竟,這份競賽關係的不單單是榮譽問題。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還代表了兩個國家的數學比拼,也代表了華國後數學時代的一種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