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難點被攻克,結果的到來,就會順氣自然了。
就好比可控核聚變的研究,技術路線和理論知識,並不難。
或者說,理論條件下,是完全可實現的。
難的是如何解決等離子體的磁場束縛問題,以及等離子體解體時,有什麼材料能夠應對那高達3000℃的高溫。
這就是研究過程中的技術難點,也是可控核聚變長久以來無法突破的難點。
陳舟一邊梳理著先前的研究資料,一邊在一張新的草稿紙上,記錄下自己思考。
這些思考,不一定和這個課題有關,但都是陳舟覺得有趣的東西。
就好像,能否找到一個最為合適的二極體,不禁滿足先前粒子加速器實驗的需要,也能滿足金屬材料表面改性的需要,更能滿足現在這個課題的需要呢?
直到下午四點半左右,陳舟才把先前的研究資料,從頭到尾梳理了一遍。
同時,他也確定了需要透過粒子加速器實驗的二極體模型。
看著草稿紙上的三種二極體模型,陳舟的嘴角微微上揚。
拿起筆,圈起了其中的一個。
那個是他為畢業課題特地準備的,其餘兩個,一方面是與被圈起來的那個作對照,另一方面,則是為了驗證陳舟自己的那些有趣想法。
“該去找楊院長借實驗室了,這玩意終歸還是比傑波夫猜想簡單多了……”
陳舟邊收拾東西,邊感慨著。
他不知道的是,要是楊院長聽到這話,估計忍不住翻白眼。
畢竟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個課題是能夠算國家級課題的子項的。
這難度,會很簡單?
可惜的是,陳舟並不這麼想。
他覺得,或許只有那種理論上需要解決難題的物理課題,才能和傑波夫猜想這種相比較。
就比如說,表達物理世界特徵的所有無量綱引數,原則上是否都可以推算,或者是否存在一些僅僅取決於歷史,或量子力學偶發事件,因而也是無法推算的引數?
這句話看起來很複雜,但簡單來說,就是上帝在創造宇宙時,是否有選擇?
想象上帝坐在控制檯前,準備引發宇宙大爆炸時,上帝有沒有想過這些問題。
“我該把光速定在多少?”
“我該讓這種名叫電子的小點,帶多少電荷?”
“我該把普朗克常數的數值定在多大?”
亦或者,上帝是否是為了趕時間,而胡亂抓來幾個數字?
抑或這些數值必須如此,因為其中深藏著某種邏輯?
在陳舟的認知中,這才是難題好不好?
研究這樣的問題,一定才是最有趣的事情。
這才是物理難題,這才是物理的有趣之處嘛!
看了眼手中準備裝進揹包的草稿紙,陳舟都覺得不是那麼香了。
當然,想歸想,要真是讓陳舟現在開個這樣的課題,估計大多數人都以為他瘋了……
他自己估計也會很快變成張中原的模樣,到時候就真成了張中原口中的那句“有我年輕時的風範!”
東西收拾妥當,陳舟便離開了圖書館,朝物院的行政樓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