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陳舟打算長期待在家的想法不同的是,楊依依在正月結束後,便返回燕大了。
相比於陳舟,畢業之前幾乎只需要操心畢業論文的事不同。
楊依依需要操心的事情,就多了許多。
畢業論文、麻省理工的offer申請、簽證的辦理,等等等等。
而且,楊依依還得回去找楊院長,安排畢業課題的實驗室。
雖然楊依依也學著陳舟,具有把物理實驗紙平化的技能。
但是,相比於陳舟那種能夠利用錯題集,最大限度把物理實驗進行紙平化的技能來說,楊依依始終不是很成熟。
這也是楊依依獨立研究時發現的問題。
因為,物理實驗的課題,方向性實在太重要了。
而方向性,對於沒有錯題集的楊依依來說,實在不好把握。
這就需要透過實驗,來確定方向的正確了。
陳舟一開始在得知楊依依要回學校,是打算和她一起回去的。
不過楊依依建議他可以多在家待一段時間。
畢竟這麼早回學校也沒有什麼事情。
而且她回學校,前期時間,也大部分會泡在實驗室裡。
到時候,就只有陳舟一個人去圖書館掛機。
與其在一眾燕大同學的注視中,獨自掛機圖書館,不如在家舒舒服服的多過些日子。
陳舟一想,好像確實是這麼個道理。
等到自己把粒子加速器二極體最佳化設計的研究,搞得差不多的時候,再回學校。
屆時,一把將物理學的畢業課題搞定。
隨後時間,全力攻堅傑波夫猜想。
每個時間點,都恰到好處。
於是,陳舟就美滋滋的聽取了楊依依的建議。
只不過,陳舟納悶的是,怎麼聽到自己不跟她一起回燕大後,這丫頭的語氣變了變?
陳舟倒也沒多想,轉口就開始和楊依依交流起了課題的問題。
楊依依很是無奈的在心裡暗罵了一聲:“呆子!”
陳舟在家裡直待到4月中旬,才購買了回燕大的高鐵票。
近一個半月的時間,陳舟除了晚上陪陳建國和張紅英出門散散步外,幾乎沒有出過家門。
他的所有時間,所有精力,都在傑波夫猜想,以及粒子加速器二極體最佳化設計研究之上。
傑波夫猜想的研究,總體來說,進展不大。
當然,這只是相對於陳舟而言,如果把這段時間的研究成果,拿到外面去,也還是可以發表兩篇論文的。
而且陳舟的研究進度,也絕對是領先於,那些因為他的四行公式,以及分佈解構法,開始對傑波夫猜想進行研究的人。
但是,只要沒有最終解決傑波夫猜想,陳舟就認為自己還差得遠。
至於粒子加速器二極體最佳化設計的研究,則是一步一步的按照計劃在進行,總體研究進度符合預期。
不出差錯的話,這玩意絕對比傑波夫猜想,先被解決。
這段時間,因為陳舟的消失,燕大校園網上也莫名的出現了很多討論帖。
大家都在問“陳舟去哪了?”
而回帖人的答案也是五花八門。
有人說,在研究傑波夫猜想,估摸著快出結果了。
也有人說,陳舟在參加一個秘密的數學會議,正研究著哥德巴赫猜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