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在座的的所有人都知道,陳舟和楊依依兩個人,既是情侶,也是互相監督,互相學習的物件。
所以,黃加一也想有一個這樣的物件呀……
奈何自己的女朋友,和自己一樣,都不具備學霸屬性。
故而黃加一隻能退而求其次,找一個能監督學習的好基友就行了。
也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張一凡成為了黃加一的首選目標。
當初黃加一問陳舟要電話時,陳舟還在納悶,這大黃要張一凡的電話幹嘛?
直到此刻,陳舟終於恍然大悟。
至於黃加一為什麼沒有找陳舟幫助自己提升學習,一是因為陳舟離得太遠,他可不想搞個跨國的學習交流。
二是因為黃加一覺得陳舟都把哥德巴赫猜想這種難題,當做自己的課題研究了,怎麼可能還有時間來教自己?
而且,他也怕因為自己的事,耽誤了陳舟的課題研究進度。
畢竟這是個華國,乃至全世界都在關注的課題。
當然,黃加一也從來沒有跟陳舟提過考研這件事。
因為他相信,如果自己提的話,陳舟肯定會答應的。
但是就黃加一自己而言,他覺得哥德巴赫猜想的解決,遠比他的考研要重要。
況且,在和張一凡的密切聯絡中,黃加一已經感覺到自己在成長了。
另外,在和黃加一進行深入交流的同時,張一凡自己也沒有閒著。
自從在上次的課題幫助過陳舟,並見識過陳舟的強大,以及後來那誘人的課題獎金後。
張一凡便開始按照陳舟的模式,嚴格的規劃自己。
當然,他的計劃是要比陳舟的實時計劃更長,也更穩定的。
畢竟張一凡還達不到陳舟的那種研究效率,或者說學習效率,以及思維敏捷性。
所以,他的計劃都是長期的。
但是,只要堅持,就一定會有效果。
這句放之四海而皆準的話,在張一凡身上自然也同樣適用。
張一凡的努力,也使得他成為了華國科學技術大學年度十佳優秀大學生之一。
也是華國科學技術大學年度十佳優秀大學生中,唯一的一名化學系學生。
雖然聚餐時,張一凡的口中不住地說著比不上陳舟的柯爾數論獎。
但他的內心裡,其實是十分自豪的。
不管怎麼說,當年去毛廠高中復讀的他,是無論如何也想不到,自己會成為華國科學技術大學的優秀學生。
當初,他也只是覺得考的不好,心有不甘。
但是,對於華國科學技術大學這樣的學府,他是不敢想的。
也因此,聚會時,張一凡掏心窩子的跟陳舟道了聲謝。
如果不是陳舟的話,如果不是陳舟自身改變所帶來的影響的話。
他肯定在達到自己預期的時候,就迷失在那一絲微不足道的成就裡了。
說出道謝話的,除了張一凡,還有李響和陳海寧兩人。
當年的前後座,深受陳舟的影響。
口中喊著陳舟為“陳哥”,行為上也不由得像陳舟學習著,效仿著。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李響如今在滬市交通大學已經完全成為了一名優秀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