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裡德曼也是6號上午才回到麻省理工的。
他本來是打算一回來就找陳舟,當面討論陳舟的這篇膠球課題論文。
沒想到的是,他還沒找陳舟呢,一個人的電話,就先打給了他。
這個電話的來源,就是那個說第二天來找陳舟,結果一直沒來的克羅斯教授。
他之所以先找弗裡德曼,也是為了自己這些天被耽誤的事情。
當得知弗裡德曼也在麻省理工時,克羅斯先是愣了一下,但很快反應過來,留下了一句“我馬上過來找您”,便結束通話了電話。
對克羅斯而言,弗裡德曼已經回到麻省理工,也將節省他不少的時間。
而且,弗裡德曼會在麻省理工的原因,克羅斯大致也猜到了。
雖然兩人拿到陳舟的論文後,還未進行過交流。
但能讓這位大佬主動回學校,也只有可能是這麼一件事了。
這也就剛好把這些天耽誤自己的事,和陳舟的這篇論文放在一起彙報。
弗裡德曼的辦公室裡。
因為還在放假時間,辦公室裡只有這位頭髮已經全白的老人一個。
看了看自己親手列印,又親筆做了許多註釋,以至於已經有些潦草的論文,弗裡德曼微微搖了搖頭。
原本他覺得自己大概需要兩天的時間,才能夠審閱完陳舟的這篇論文。
結果卻整整花了四天的時間!
才算完整的把陳舟的這篇論文初稿給審閱完。
倒不是說裡面的內容,有多深奧。
畢竟,對於弗裡德曼來說,膠球實驗課題這塊,還真不存在太過深奧的東西。
只是這篇論文裡,創新的內容實在太多了。
不管是理論方面,還是實驗方面,都有絕對的創新性。
可以說,陳舟是全面的創新了膠球實驗課題。
因此,弗裡德曼看起來,就有些摸不準這些創新的必要性了。
直白點說,就是陳舟論文裡的內容,是怎麼來的?到底是對是錯?
所以,他審閱這篇論文,就多花了兩天時間。
對於這些拿不準的東西,他需要親自驗算。
當然,在驗算的過程中,弗裡德曼也理清了陳舟的思路。
也為陳舟這驚才絕豔的想法,感到讚歎不已。
沒辦法,弗裡德曼不得不讚嘆。
在整個論文的審閱過程中,弗裡德曼就發現了一個問題。
但凡陳舟有一點方向性的錯誤,那基本上就會走上一條不歸路了。
但是,這位年輕人,竟然敏銳的把握住了整條研究的思路。
就彷彿他的物理嗅覺,早已發現終點在哪一般。
從一開始,就直奔最後需要的結果而去。
弗裡德曼覺得陳舟擁有一個成為偉大物理學家的敏銳直覺!
收回思緒,弗裡德曼緩緩起身,去衝了兩杯咖啡。
等克羅斯過來後,他們就能去好好的盤問,哦不,好好的和這位天才物理學家交流了。
沒多久,辦公室的門,被敲響了。
“請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