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舟看了一眼,是燕京大學的官網,上面是關於燕京大學這次第一批入選國家“萬人計劃”的名單。
而他的名字,赫然處在青年拔尖人才入選者的第一位。
“好吧,沒想到學校的行動這麼快,這下新聞的傳播性又大了……”
聽到陳舟的話,楊依依笑了笑,拿出手機遞給陳舟:“你再看看這個。”
陳舟疑惑的接過手機看了一眼。
“十大風雲人物評選?”
楊依依點點頭:“你再看看票數。”
陳舟瞥了一眼,手機上的投票比例。
乖乖,壓倒性的優勢。
第一名的得票率是98%,比後面的所有加起來都多的多。
“呃……這不至於吧……”
說完這句話,陳舟看到了第二位的名字。
旋即,他扭頭看了看楊依依,又看了看手機。
楊依依嘟著嘴說道:“你現在把我也碾壓了,我不開心怎麼辦?”
“這……這投票不科學,不能信,這假的……”陳舟趕忙說道。
楊依依看到陳舟這幅模樣,輕聲笑道:“逗你的啦,看到你有這麼大的得票率,比我自己得票還開心呢。”
陳舟卻苦著臉說道:“不行,我找找這個在校園網上搞投票的人,這不是破壞人感情嗎?”
陳舟說著就掏出自己的手機,開啟了校園網,開始聯絡這位發起投票帖的同學。
楊依依倒也沒阻止他,只是心裡暗暗計算著時間,打算給陳舟一個驚喜。
最終,陳舟做了無用功,因為投票帖已經被置頂了,而且管理員限制了許可權。
這位同學也愛莫能助了。
當然,這也只是這段時間所有事情的一個微小的連鎖反應罷了。
第二天,在新聞聯播播放第一批國家“萬人計劃”入選者名單,經過一天的醞釀發酵後。
華國各大報紙繼續發力,持續報道這一事件。
而這其中,一篇名為“青年人才的旗幟”的報道,一下子竄進了所有人的眼球。
這篇報道,正是姚彤彤所寫的新聞稿,如期在燕京日報上刊登了出來。
文中借用了邱校長和孫院長的話,深度解讀了陳舟的學術成就,剖析了陳舟入選青年拔尖人才的影響。
文章的最後,姚彤彤引用了採訪陳舟時,陳舟最後所說的那段話。
只不過,和所有人看到這報紙的反應不同的是,陳舟看到後只有滿滿的吐槽,並決定以後再接受姚彤彤採訪時,絕對不再說這麼多話。
要不然,這人居然一個字都不修改的就用上了,還不給自己引用的稿費,太不划算了……
隨著這篇文章的發酵,陳舟儼然快坐實了“青年人才的旗幟”這一論斷。
差的只是官方的態度了。
自然的,一手促成現在局面的人,不會白白放棄這麼好的機會。
人人日報、華國青年報、華國通訊社等等等等,多家重量級官媒同時轉載了燕京日報在微博上同步引用的這篇文章,並配以評論——
新時代大學生的楷模,當代青年人才的旗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