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看著李良的模樣,好像不太對勁啊?
姚彤彤急忙出聲問道:“李良,怎麼樣?你那位數學教授怎麼說的?”
“呃……”李良有點不敢看姚彤彤,憋了半天,才支支吾吾的說道,“他說……他也正……正在研究這篇論文呢,他自己都沒……都沒研究清楚呢……”
姚彤彤頓時無語,但隨即表情卻是一鬆。
連人家數學教授都說難,那看來是真的難。
自己看不懂,其實也就沒什麼好奇怪的了吧?
“算了,我還是自己想辦法吧。”姚彤彤說道。
“嗯。”李良不好意思的應了一聲。
和姚彤彤相同的情況,幾乎發生在每一個編輯部裡。
他們一方面感激著陳舟,每次都是大新聞。
另一方面又埋怨著陳舟,就不能像考試時劃重點一樣,給他們劃一下嗎?
與報社編輯不同的是,自媒體和網路媒體們,就簡單多了。
反正標題怎麼勁爆,怎麼來。
怎麼吸引眼球,怎麼來。
更有甚者,已經開始明目張膽的寫到【震驚!下一個菲爾茲獎得主,竟然被他預定了!】。
但偏偏是這樣的新聞,吸引著更多的關注。
這種大膽的“預測”,確實給了人們一些期待。
與此同時,有正就有反。
有的人開始在網上唱衰陳舟,說什麼曇花一現,年少成名,終會迷失自己。
這些人的觀點,其實是沒什麼論據的。
最大的論據,就是以往的傷仲永事件。
不過,在這些觀點的底下,則大多是罵樓主的聲音。
“人家憑自己本事,得到的榮譽,你酸什麼酸?”
“我夜觀星象,華國數學星已經冉冉升起,仍呈上升之勢。你們這些唱反調的,就省省吧。”
倒是有極為客觀的評價。
“請你們仔細的瞭解一下陳舟同學的過往,再來發表這些事情好嗎?他是經歷過高考復讀的學生,在復讀考上省狀元的時候,那種兩極反差的巨大成功下,他都沒有迷失,你覺得現在他就會嗎?”
“樓上的,我補充一下你的觀點。陳舟大佬,不僅是高考的狀元,而且他獲得過國際大學生物理競賽的唯一金牌,獲得過史無前例的丘賽全金,參加過國家級的物理課題,解決了世界級的冰雹猜想,解決了世界級的克拉梅爾猜想,還發明瞭被多位數學界大佬稱為‘解析數論的機會’的分佈解構法。剩下的,你們品,你們細品。”
“品個毛,樓主傻X,陳舟大佬威武!”
“……”
陳舟是從趙琦琦的笑聲與不忿中,發現網上的這些內容的。
看到之後,他只是笑了笑,並沒有多做表示。
至於,他值不值得?
是這些鍵盤俠三兩句話,就能評價的嗎?
他從來不是活在別人評論中的人。
但是陳舟能忍,趙琦琦三兄弟就不能忍了,敢這麼說我們陳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