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孫院長辦公室出來時,陳舟是帶著滿腹感慨的。
其實孫院長自己也知道“病因”在哪,或者說燕大的校長領導們都知道。
華國的每一所高等院校也都知道。
但是改變往往是需要時間的,不可能一蹴而就。
孫院長大概是把陳舟當做了那個改變的鑰匙,或者說是導火索。
如果有一位傑出的青年科學家選擇歸國,那必將影響整個華人科學界。
再者說,如果陳舟留在國內,可以做出世界級的科學研究,那就是榜樣,是給其他人樹立的燈塔。
但這些,歸根結底,還在於陳舟能做出怎樣的成就。
孫院長也可以說是在賭陳舟的未來。
單憑這一點,陳舟對孫院長的印象,深刻了許多。
“菲爾茲獎嗎?”
陳舟喃喃自語。
確實,一個才19歲的青年,已經完成了兩個世界級猜想的證明,菲爾茲獎完全可以期待。
到他40歲,還有整整21年的時間。
孫院長的話,也說明了華國確實需要一塊菲爾茲獎的獎牌。
不是華人的,是真正屬於華國人的菲爾茲獎!
輕輕甩了甩頭,陳舟拋去這些瑣碎的雜念。
當前的他,還是要走好自己的路。
改變他人,或者說改變世界,只有從改變自己開始。
但從這一刻開始,陳舟的心理也產生了一些變化。
陳舟低頭看了看手中的支票,和上次一樣,一百萬的獎金。
燕大所能拿出的給予學生的最高獎金。
“這還是蠻實在的嘛……”
陳舟咧嘴笑道。
這些收入囊中的原始積累,才是他實實在在得到的東西。
不再多想的陳舟,哼著小曲,一路開心的朝圖書館走去。
他已經跟吳西平溝透過了,關於本科畢業的論文,確定是傑波夫猜想的研究。
離畢業還有半年的時間,陳舟延續在報告會上的思路,徹底完成傑波夫猜想的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