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其他原因,就一個理由。
這裡是愛因斯坦任職的學校,就問你夠不夠?
陳舟有點頭大,這張教授今天的目的,就是為了……挖牆腳?
可這是麻省理工哎?
而且,陳舟本身覺得,對他來說,麻省理工和普林斯頓的區別也不是很大。
如果真單純的論榮譽的話,麻省理工出過97為諾貝爾獎得主,8位菲爾茲獎得主,26點陣圖靈獎得主。
而普林斯頓則出過68位諾貝爾獎得主,15位菲爾茲獎得主,14點陣圖靈獎得主。
這麼看的話,麻省理工理科強?普林斯頓數學強?
當然,這僅僅只是獲獎數量的對比。
就像每一位諾貝爾獎得主,其貢獻並不是單單一個獎項便可以對比的一樣。
麻省理工和普林斯頓也不應該單從榮譽進行對比。
“那個……”陳舟看了眼臺上,即將要開始的報告者,跟張守武說道,“張教授,容我再考慮考慮吧。”
張守武看了陳舟一眼,輕嘆了口氣:“行吧,那你好好考慮,我還是真誠的希望你能來普林斯頓!”
“嗯。”陳舟點點頭,把目光投向了講臺上。
這是一位年齡大約在40歲左右的年青數學家,他這次的報告會主要內容是關於數論領域的L函式問題。
一般地,對於數學物件X,可以定義複數列{λx(n}n=1→∞。
就像L(s,X=n=1→∞∑λx(n/n^s,Rs??1。
且具有尤拉乘積的狄利克雷級數,就可以稱其為關於X的L函式。
根據朗蘭茲教授在國際數學家大會上的報告,研究一個L函式主要有三部分內容。
分別是解析延拓、零點的分佈、特殊點的值。
這裡面牽扯的猜想就太多了。
像阿廷猜想、黎曼猜想、BSD猜想等等。
眼前這位報告者的研究,則是在假設黎曼猜想下,去研究零點虛部的分佈問題。
不是陳舟喜歡的風格,但是不妨礙他聽一聽。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陳舟在大一上半學期結束後,就沒有去聽過任何一節課了。
這次報告會,倒是給了他一些聽課的感覺。
只不過,陳舟奇怪的是,這報告會都開始了,怎麼才來了這麼些人?
難道現在的學術會議,都這麼開放的嗎?
大家都不重視的感覺呀?
張守武看陳舟聽得認真,不由得又嘆了口氣,這件事還是留給自己的老師,法爾廷斯教授吧。
張守武也被注意力轉移到臺上的報告者身上。
臺上的年青教授,本以為會有不少大佬出現。
結果發現,臺下的座位居然都沒坐滿。
他倒沒有多少沮喪,反而鬆了口氣。
這樣的話,QA環節,就簡單了。
明顯的,他的語氣逐漸輕鬆起來,語速也加快了不少。
就在陳舟他們聽得認真的時候,有一個人悄悄走近了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