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省理工的會議室裡。
法爾廷斯並未直接回答詹姆斯的問題,而是扭頭看了一眼德利涅教授和朗蘭茲教授。
德利涅和朗蘭茲會意,兩人卻又互相看了看。
德利涅先開口說道:“分佈解構法的思想不難懂,但是具體的應用,單憑一個克拉梅爾猜想的引申研究,卻還不夠……”
“至於分佈解構法本身,我個人還未發現有什麼問題,可以說,數論領域,即將迎來它的第三種方法!”
雖然德利涅本身所專注的研究領域,並不是數論。
但是他開口後,在場的每個人,還是認認真真的聽完了這位證明了韋伊猜想的大佬的話。
沒有人懷疑這位大佬,在數論領域的發言權。
所以,當聽到德利涅把分佈解構法稱為數論領域的第三種方法時。
即使已經做好了心理準備的詹姆斯,還是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既激動,又震驚!
不過,德利涅說完,法爾廷斯卻並未表態,他直接問道:“羅伯特,你覺得呢?”
法爾廷斯口中的羅伯特,就是和德利涅互相交換眼神的朗蘭茲教授。
他的全名是羅伯特·朗蘭茲,和德利涅一樣,一直在普林斯頓大學,是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的教授。
朗蘭茲教授在1979年發展了一項雄心勃勃的革命性理論,將數學中的兩大分支數論和群論之間建立了新的聯絡。
這個理論,便是大名鼎鼎的“朗蘭茲綱領”!
這項難度極高的工作整整歷時30年,才得以完成。
而朗蘭茲教授在1996年,也獲得了沃爾夫數學獎。
除此之外,這些年,朗蘭茲教授獲得阿貝爾獎的呼聲,也逐漸高漲起來。
因此,見法爾廷斯教授又問了這麼一位大佬的意見,詹姆斯立即聚精會神的等待著朗蘭茲教授的話。
朗蘭茲看了一眼會議室裡的其他人。
會議室裡,除了德利涅和他之外,還有懷爾斯、費弗曼等人。
有些是被詹姆斯邀請,擔任陳舟這篇論文的審稿人。
有些則是因為好奇,自己湊上來的。
他們想知道這個主動更改報告時間的華國大學生,到底有怎樣的底氣。
對於這些人,詹姆斯自然也不好多說什麼。
也就由著這些人了。
也因此,此時會議室裡,雖然人不多,但每一個都是詹姆斯惹不起的大佬。
“克拉梅爾猜想的引申研究,只是分佈解構法的必然產物。相比之下,分佈解構法的意義,要遠遠大於克拉梅爾猜想的引申研究。”朗蘭茲緩緩說道。
這話雖然沒有如德利涅一般明說,但話裡的意思卻是極其明顯的。
得到了兩位大佬的確認,詹姆斯有一瞬間的暈眩。
難道,數論領域的第三種方法,就要在這一次的學術會議上誕生了嗎?
想到這,他不禁為自己的決定感到明智。
作為學術會議投稿論文的負責人,他第一時間就答應了燕京大學方面的請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