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飯解決,陳舟和黃加一簡單休息了一下,消消食,養養神。
下午還有長時間的工作等著他們呢。
陳舟趁著這個時間,順手從揹包裡掏出了錯題集。
和預想中的一樣,錯題集就一個字,多!
陳舟所有看過的文獻資料,全部記錄在了上面。
在沒有找到合適的製備工藝之前,隨著陳舟看的文獻資料越來越多,錯題集上記錄的內容也會越來越多。
但是如果陳舟找到一個合適的方向,錯題集便會成為試錯的場所。
而且,在這個方向上,隨著製備工藝的改善,錯題集上原本記錄的內容,也會逐漸消失。
當且僅當,陳舟完美的解決製備工藝這個難題時,錯題集上的所有內容才會消失。
只不過,陳舟對此並不奢望,一個完美的製備工藝,談何容易?
他只希望能找到當下相對完善的製備工藝,解決眼前的課題問題。
畢竟,飯要一口一口吃的道理,陳舟還是懂得。
對錯題集上的資料,進行了一番分析後,陳舟合上錯題集,閉幕眼神起來。
十分鐘後,他睜開眼,坐到了電腦前。
研究繼續。
“較高的微波功率密度,可以加強反應氣體的分解電離,提高個反應基團的濃度和活性,促進生長,提高生長效率……”
“除了這些反應氣體引數的影響,還有就是MPCVD裝置本身的影響了。襯底託的形狀,要如何選擇,才能降低功率損失,並且提高金剛石的生產效率呢?”
陳舟看著眼前的整理出來的資料,腦海裡不斷閃過這些問題。
他習慣性的拿筆在草稿紙上點著,有了想法,就隨手記下來。
等到把資料全部看完後,再整理這些想法。
“從以往的實驗資料來看,MPCVD法可以製備幾十奈米的金剛石薄膜,也可以製備毫米量級的金剛石厚膜。”
“但是,這需要較大的金剛石襯底,並且在後續的摻雜實驗中,如果異質外延生成困難,也會導致難以製備出大尺寸高質量的金剛石單晶。”
“總而言之,還是製備金剛石的合適引數,難以選擇。”
在陳舟把張一凡和沈靖兩人整理的文獻資料,重新梳理了一遍後,他開始梳理自己寫在草稿紙上的內容。
這玩意,可以說是提煉出來的精華。
一邊梳理,陳舟一邊思考著相應的解決辦法。
“CH4的體積分數,工作壓力,微波功率,襯底溫度等等,只能確認大致的範圍,無法準確確定實驗引數……”
陳舟寫了一張又一張的草稿紙,全是試錯的內容。
良久,他放下筆,轉而開啟錯題集,仔細的翻看著。
錯題集試錯的價值,就在這裡了。
如果隔平常人那裡,試錯的成本就是一次次的實驗。
從實驗反饋的資料,逐漸改善實驗的引數,一步一步靠近合理的實驗目標。
這其中,試錯的成本,無論是時間、精力,還是金錢、裝置,都是極大的消耗。
但在陳舟這裡,錯題集就節省掉了實驗的步驟,也節省了大量實質性的試錯成本。
這其實也是潘詩研一直所疑惑的地方。
外面的天色漸漸暗了下來。
等到彭飛和沈靖出現在門口敲門時,陳舟和張一凡才回過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