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室溫下,當磷的摻雜濃度超過1×10^18/cm??時,雜質散射或缺陷態散射其主要作用。
而當磷的摻雜濃度低於這個濃度時,雜質電離散射變為聲學聲子散射。
當然,這種簡單的判別並不充分。
因為磷摻雜自身也會引入其他散射。
像磷—碳共價鍵的鍵長失配導致的內應力引起的散射。
另外,在不同的溫度區間,主要的散射機制也不同。
低溫條件下,聲學聲子散射為主要散射機制。
而高溫時,電子則受到聲學聲子散射和谷間聲子散射的共同作用。
好在先前陳舟已經跟彭飛確認了磷的摻雜濃度是在4×10^15/cm??~2×10^15/cm??區間內依次選取的。
再根據手頭的實驗資料,倒是不難判斷散射機制的主要因素。
n型摻雜的資料結束後,還剩下共摻雜的資料。
共摻雜也是n型摻雜,有了一次經驗後,陳舟處理起來就順手多了。
很快,共摻雜的實驗資料處理完成。
這樣,一組實驗資料便宣告結束。
陳舟看了眼時間,花了近兩個小時。
還算可以接受吧,畢竟第一次,總是會慢一點。
接下來,應該就快了。
陳舟不做停歇,開始對第2組,第3組的實驗資料進行處理分析。
計劃一旦制定,只有把它完成,才能證明計劃的必要性。
時間就這樣在陳舟的指縫間悄然流逝。
電腦上不斷增長的文件,還有堆疊起來的一張張草稿紙,在展示著陳舟的工作成果。
下午六點整,陳舟在電腦上敲下最後一段文字。
如計劃一般,一下午的時間,3組資料全部處理完畢。
陳舟把資料儲存好,準備起身去看看沈靖的進度。
順便再活動活動筋骨。
一下午一直坐在電腦前工作,陳舟只覺得整個身子都有些僵硬。
好在陳舟已經習慣了這種工作模式,倒也不覺得有多累。
只不過,他暗暗感嘆了一句:“多虧了系統提醒,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要不然,長時間下去,保不齊身體就出問題了。”
就在陳舟朝沈靖那邊走去時,彭飛和潘詩妍來到了他們的這間小辦公室。
看到彭飛的一瞬間,陳舟突然想到他先前說過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