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吳西平的辦公室出來後,陳舟就直接去圖書館找楊依依了。
沈靖倒還留在辦公室,他在適應吳西平辦公室的學習環境。
沒錯,沈靖已經在準備吳西平研究生的考試了,以後就跟著吳教授混了。
陳舟覺得這蠻好的,也很是為這位學長感到高興。
在他看來,吳西平不管是為人,還是做事,兩方面都是很不錯的人。
能跟著這樣的老闆,挺好。
在圖書館熟悉的位置上,陳舟找到了楊依依。
楊依依正盯著電腦,在整理資料。
昨天一下午加一晚上的時間,是根本不夠她把她和陳舟兩人找到的資料整理好的。
至少,還需要今天一天的時間。
陳舟沒打擾她,默默坐在旁邊的位置,從揹包拿出草稿紙和筆,繼續昨晚的工作。
楊依依察覺到身旁的動靜,微微偏頭看了一眼,見是陳舟,便又收回目光,繼續自己手上的工作。
陳舟和楊依依就這樣在分工明確的同時,又相互商量著完善逆推的過程。
兩人的默契度也逐漸培養了起來。
如果說先前的陳舟和楊依依只是生活和學習節奏上的默契,那現在的兩人,則是生活、學習、工作、研究的全面契合。
兩人之間,可以說一個眼神對方便懂了是什麼意思。
當然,也有不是很默契的時候。
比方說思維的碰撞。
當兩個人思考的方法不相同,互相卻又都無法說服對方時,就會產生思維的碰撞。
簡單來說,就是爭吵。
不過,也僅限於課題上。
兩個人之間還會有一種奇怪的現象。
就是在課題的問題上,會固執己見,產生爭吵,然後轉頭放下課題研究時,兩人又親密的手拉著手,在燕大的校園裡撒狗糧。
這種現象,得益於陳舟和楊依依互相預設的態度。
那就是課題研究,絕不影響生活。
這也是從先前兩人所做的約定衍生出來的。
原本第三次粒子加速器實驗結束後,便是十一黃金週假期的。
原本陳舟和楊依依也是打算給自己放個假的。
原本的原本,兩人沒想著會去研究“閃光二號”這玩意。
可結果是,十一黃金週七天時間。
兩人極其有規律的過著三點一線的生活。
圖書館到食堂,或者圖書館到宿舍。
嗯,圖書館是重點。
期間,除了陳舟被周院長和吳西平喊走過一次,兩人便再也未與“外界”有過其他交集。
當然,這種假期生活的犧牲,自然有它的價值。
在十一黃金週的最後一天。
下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