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部分,難度中等。
主要以力電為主,牛頓定律、能量和動量、電磁場、電磁感應占大部分。
陳舟沒有去追求做題速度,而是很認真的在讀清每一題的題意後,才開始動筆在草稿紙上驗算。
驗算完成後,再檢查一遍,再填入答題卷。
到第18題時,陳舟饒有興趣的看著題目。
【“人造小太陽”託卡馬克裝置使用強磁場約束高溫等離子體,使其中的帶電粒子儘可能限制在裝置內部,而不與裝置器壁碰撞。已知等離子體中帶電粒子的平均動能與等離子體的溫度T成正比,為約束更高溫度的等離子體,則需要更強的磁場,以使帶電粒子在磁場中的運動半徑不變。由此可判斷所需的磁感應強度B正比於()】
題目挺長的,但是很簡單,核心就是粒子圓周運動的半徑公式。
陳舟感興趣是題目的背景,“人造小太陽”託卡馬克裝置。
就像每次看到物理考試中的航空航天問題時,陳舟都會多留意兩眼一樣,他對這些挺感興趣的。
“也不知道這個人造小太陽猛不猛?以後有機會去觀賞觀賞...”
陳舟又看了一遍題目,他記得之前好像看到過相關的新聞,“人造小太陽”就在皖省的省會廬州市,一個叫科學島的地方。
收回思緒,陳舟不再多想,順著題目,抓緊時間繼續解題。
物理的壓軸題是常見的板塊模型,考察能量和動量,一共3個小問。
前兩問,陳舟很輕鬆的搞定。
第3問的時候,陳舟先是在草稿紙上列方程組進行解答,算了一會,發現不對勁,怎麼這麼麻煩。
便又回頭,重新審了一遍題目,再結合前面的兩個小問,尋找新的解題思路。
陳舟在草稿紙上寫寫畫畫,突然靈光一閃,畫出了vt的影象,他採用影象法的方式解答這道題。
轉換成影象,就轉換成了數學,陳舟透過計算說明影象中陰影部分的面積,即為所求結果。
物理解答完畢。
陳舟抬頭看了眼教室前面掛的時鐘,用了近一個小時。
時間花多了,稍微加點速。
化學的7道選擇題分別考察了有機物的結構和性質、離子方程式的書寫和離子共存問題、實驗能力、化學平衡、鹽類水解、化學基本概念。
題目難度均不大,陳舟快速解決,然後開始做非選擇題部分。
首先是元素週期表的結構和應用,以及氧化還原反應和熱化學方程式。
問題不大。
然後是有機物的合成題,透過流程圖和有機物的化學性質推斷中間體的結構式。
這題只要把握住官能團的變化,就把握了關鍵。
類似題型做得太多了,難度一般。
再然後是製備實驗方案的設計題,電化學的內容。
是個無機化學流程題,也挺常見的,物質推斷、分離提純、方程式書寫、化學計算,搞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