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曰:
司馬砸缸,甘羅拜相,有志何必年高。竹初成筍,頭上有蓬蒿。一寸凌雲意志,相養護,幾許劬勞。參天木,風吟雨誦,枝上起雲濤。
滔滔東逝水,煙花易冷,歲月如刀。似世間生死,哪個能逃。萬物悲情各有,多少事,天妒英豪。糟心是,純鋼百鍊,化作軟絲絛。
——擬作《滿庭霜》。
老話說,人不該死終有救。這個終有救,有的是外援,有的是自救。
此時的張阿生就屬於自救這一類的。
在這關鍵時候,張阿生的腦袋裡突然有了剎那明悟,師父往日教給的,自己並沒有真正深入領悟的武道,此刻竟是豁然開朗:
劍如葉,手如枝,身是根;根動枝搖,枝搖葉飛!劍光如葉,向哪兒飛?
元虎的一切進攻,都會流露在他的眼睛裡!他的手勢步法,決定了他的劍往哪裡攻擊!
他的功力的確是比我強,也當然比我強,可是,他強他的,我攻我的!
秋水劍擋不住子虛劍,我又何必去擋?
這一招蛟龍入海,我第一次對上州勺竺躲不過,現在應該這樣躲!
怎樣躲?但見張阿生墊步挪身,左臂橫拳側擊,正好在元虎手中子虛劍上方掠過!
張阿生左肩受傷,此時這一招雖然用得正確,但是力度不足,速度也慢,所好者,這一招反擊,卻是逼得元虎不能不抽劍回防!
元虎一驚:若不回防,就是兩敗俱傷!
掌門並幾個長老都是看得一愣:嗯?張小子使這招是碰巧了?若不是碰巧了,難道他先前是強而示之弱,故意裝出來了一副膽怯弱小的模樣?
公孫甫看得也是心頭一動:哎喲,本門七十二式天罡手,三十六路地煞掌,我總共就其中選了三招拳教給他,為的是讓他夯實基礎,有一定的自保能力,在跨進真道境界之前不顯山不露水的,沒想到他竟然還真有領悟,大得竅要哩!
考較場中,元虎一愣:他的攻擊明明沒什麼力度,但是這一招我卻不得不防,這是怎麼回事?
元虎當然不明白,自己受張阿生身上的殺氣震懾,力度也早已弱了三分,甚至連出手速度都受到了影響!
元虎不由得再次看了張阿生一眼,不想張阿生的眼睛恰恰也從對面看了過來!
這一對視,剎那間令虎心頭一驚!
殺氣!
元虎的心不由得一縮,瞬間氣勢矮了三分!
氣勢雖然矮了三分,但是元虎的實力卻並沒有減少,於是他一咬牙,子虛劍再次出手。
出手之際,元虎竟然覺得對手好像是一個成年人,自己好像是一個小孩子,雖然這成年人是個病漢,但是自己的手卻忍不住地有點兒抖!
子虛劍出得不穩。
劍雖出,元虎己卻已不敢再跟張阿生對視!
元虎這個表現,自是犯了“兵家大忌”,比劍之際,這樣的表現,就是心神不穩!更何況,你不去盯住對手的眼睛,那自然就會出瞎招。
張阿生呢,則是一招橫擊滄海,反擊成功之際,信心大增。
此時張阿生竟然是腦袋裡一片空明清靈狀態,眼前元虎的劍往哪裡去,自己只須眼角餘光瞟一下其腳下步法和持劍的手腕動作,就可以預知!
——畢竟元虎使用的,也是子虛仙劍派的二十八式雲臺劍法;這二十八式雲臺劍法,正也是張阿生久練久熟的;之所以久練久熟,因為師父強調:
這雲臺二十八劍,跨進了真道境界後依然有用,非後天武道所修習的天罡手和地煞掌所能相比。
張阿生的心,就在空明清靈裡,料知自己實力不足以取勝,但是,對戰州勺竺的經驗,卻讓他自然而然地想到了戰勝元虎的法子。
張阿生一招橫擊滄海,緊接著就是一招水波不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