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除匠籍是朱由榔一直都想做的事情。
只不過之前因為各種各樣的因素無法真正的實施。
如今河清海晏,天下太平。
朱由榔也真的可以放開手來做了。
其實說到底廢除匠籍是為了給匠人們一種向上通道。
畢竟匠籍存在一日,匠人們的子孫就只能世世代代為匠,沒有任何的選擇空間。
而匠籍在明代又被視為賤籍,根本不會有人瞧得起。
長久以往,匠人們自知人生沒有希望,創造力和創造的慾望也會下降。
其實說到底,大明匠人的創造力並不比西方的那些匠人差,只不過被束縛後確實發揮不出來。
而朱由榔要做的就是幫助他們釋放這些,釋放自己充滿創造力的天性。
這一點尤為可貴。
當然這肯定是會受到阻力的,朝中的那些文官肯定會極力的反對。
朱由榔都能夠想象出他們搬出祖制對抗的嘴臉,這些文官一定會把事情描述的冠冕堂皇,而且唾沫星子四濺。
這些文官看似替朝廷著想,替大明著想,但說到底也只想想要表現自己,想要留名青史而已。
他們對於其他的事情漠不關心,哪怕這會影響到大明未來的走向,哪怕這會讓大明走向歧路。
但是朱由榔的決心很大,並不會因為這些文官的舉動而有絲毫的改變。
因為任何改革都會遭遇阻力,阻力來自於守舊派和既得利益群體。
但是如果不改革,就會慢性死亡。
這個時候改革大明才會越來越好。
趁著朱由榔還有時間還有精力,把大明改造的好一些,這樣將來把大明交到他孩子手中的時候也不會過於的千瘡百孔。
除此之外,朱由榔還準備給大明引入一種新的官職體系,用來給匠人們上升通道。
這一點至關重要。
文人們有科舉,武夫們有軍功爵,他們都有上升空間,但匠人們有什麼?
仔細想來,確實有些乏味。
如果引入新的官職體系,並建立類似於科舉的選拔制度,匠人們的積極性一定會得到極大的提高。
朱由榔很清楚必須要嚴格的做到這點,唯有如此,他所希望的工業革命才有可能在大明提前到來。
如果能夠早於西方一百年左右開始工業革命,大明就能夠贏在起跑線上,也就能夠繼漢唐之後依舊成為世界的中心。
...